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国内的学者对于纳西学的研究,充分展示了东巴文化的博大内涵和艺术成就。从“他识”到“自识”,东巴文化研究的历史已逾百年。东巴仪式、东巴经典、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工艺经历了被发现、被猎奇、被搜集、被整理、被解读,乃至被应用的认识过程。东巴文化被标识为具有神秘、独特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是东巴文化研究的高峰期,也是丽江大众旅游初兴的时期。备受国际东方学界和国内纳西学研究关注的丽江纳西族群以及独一无二的东巴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受到大众的特别关注。
东巴文化的兴衰,曾经历过历史上木氏土司弘扬佛教的无形打压;清代“改土归流”汉文化的无情袭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文化风暴的摧残,无情地改变了东巴文化自然发展轨迹。20世纪80年代已面临严重的危机。21世纪初,一大批老东巴纷纷辞世,东巴文化后继乏人,东巴仪式已然不兴,东巴文化在纳西族历史上已经从中心向边缘不断退让,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这种淡化既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改变的结果。
1994年,“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之后,丽江的声名日益响亮。1996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2.3”地震引起世人极大关注。1999年丽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名扬天下。东巴文化旅游情境下被凸显,以更积极的形态展示着东巴文化的魅力。东巴文化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等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具有新的时代特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