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 要想利用好这些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课程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先生教师们只是久闻其名,没有机缘和艺术家相识,通过培训活动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汤夙国先生80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为了给美术教师讲好课,老先生认真备课,几易讲稿。培训当天还带来很多自己的面塑作品和珍贵的资料供教师们观摩欣赏,教师们不仅为艺术家高超的面塑技艺所折服,也深深的为艺术家崇高的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艺术家敬业的态度,广博的知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爱,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和潜移默化的。培训的过程是教师对课程资源再认识的过程,培训过程对教师如何将课程资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课程也是一个启迪和示范引领。培训活动后教师们纷纷开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并加以实施,教研室适时加以指导并开展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秀案例征集,推动美术课程资源向美术教学课程的转化,促进了校本课程的研发。
总之,在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教师培训过程中,运用多种培训策略,使美术教师培训和区域美术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使教师接触和了解了身边的艺术家,激发了教师对身边的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