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小学美术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美术技巧,进行美术训练的课堂。教师应当将更多的美术文化融入课堂中,对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人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但是,教师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小学生的个人美术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同样的努力,学生所得到的学习成果很有可能是不同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差异,不能只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促进课堂评价的多元化。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提高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去理解与感悟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而对于美术学习能力一般且学习热情不太高的学生,教师则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对
其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会让小学美术课堂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暖色》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暖色系作品。一些对美术学习热情较高的小学生会很认真地创作,并且作品十分美观。而一些平时对美术没有太大热情的学生也可以安静下来进行绘画,但绘画质量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前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笔下的暖色系房间真漂亮,好像真的一样。”对于后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恭喜你,已经可以坐下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了,继续努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给每一个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气氛的浓厚,让学生都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