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之比较②

  (一)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的相同点

  两地石器在加工方法方面有明显的相同点,都是以压制法为代表工艺。两地石器文化的前期都以打制法为主,后期又都是以压制法为主。而且,两地石器都为典型的细石器文化,在经历了单纯打制法的前期之后,很快便进入以压制法为主的中后期。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石器打制法延续的时间比昂昂溪文化略长一些。两地石器在压制法通行的中后期,打制法作为压制石器粗加工阶段的工艺也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就不常见那种仅仅运用打制法加工的石器器型了。压制法是先用打制法在大石核甚至是原石上敲打下石片,然后在此石片上运用压制法进行深入加工,主要的加工目的是为了得到锋利的刃口和锐利的尖端。像石镞或石刀则是直接运用压制法在石核上压下石叶,石叶的形态远比石片要规整,更加符合进一步加工的要求,石叶从石核上被压制剥离下来之后再继续运用压制法进行密集加工,不但是为了提高刃口或尖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因对器型本身的修整而孕育了最早的艺术审美的萌芽。两地多出产硬度较高的石材,所以除了较为精巧细致的使用操作之外,一般意义上的砍砸、切割、锥刺、挖挑、钻孔等操作需求只用打制法制成的打制石器即可满足。至于数量巨大的精致压制石器的出现不仅是本地石器工业发展规模化、工艺化、精细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本地原始艺术审美意识觉醒和原始美术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二)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

  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呼伦贝尔未发现有磨制法或琢制法,而在昂昂溪石器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琢制法和磨制法。此两种加工方法在昂昂溪石器工艺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却与具体器型的具体加工相关联,是本地石器发展特殊性的体现。昂昂溪文化为细石器的成熟期,出现了很多制作十分精细,用途十分特殊的工具器型,如小型石核、石球、石珠等。其由于石材硬度过高无法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磨制,只能采取琢制的方法,此类加工方法形象的描述就是“十分精细精巧的小敲小打”,此种方法耗时耗力但最终的器型加工完整、精巧细致,配合以玉髓玛瑙材质特有的光泽和色彩,使得器物在高效使用的同时也具备了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感,成为了具审美属性的原始美术的代表,此方面的标志器型为小型石核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