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与兴趣
1.做好入学教育。在开学之初,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所报的学校与专业,由此产生兴趣,并让其意识到自己是从属于这个群体,是其中一员,自己的发展状况也反应了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
2.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相关的展览、采风、毕业展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对自己专业所学的认可与价值所在,进一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与展演,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以此来让学生认可自身所学的专业。
3.积极组织各种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在学院中,积极组建与学生兴趣、爱好等相关的社团活动,如速写比赛、人物素描展等让学生认为有事可做,又可发挥其专业上得特长。 (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与自我概念,不了解自身的所学有何用,也不清楚自身的专业价值所在或自身的个人追求。角色认同感即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容易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的成长:
1.积极开展新老生交流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已经毕业后的优秀毕业生了解到大学四年需要给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需要如何学习专业,做好专业方面的提升与训练。同时,明确如何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做好自身的学习定位。
2.开展主题分享班会。在新生入学后,可以开展多种主题分享班会,比如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如何看待自身所学专业等。通过这些主题的分享,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与学业定位,进而关注部分特殊的群体,如对于自身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对大学没有完整规划的同学等,针对这些群体,给予学业引导与帮助,从而对自身的所学有积极的态度。合理的学业规划等同于一个自制和激励机制,由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组成,学生在达到每个阶段性目标的时候,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大的进步,进而会为自己鼓劲,为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而发奋。
3.工作室成立学习兴趣团队。学生在进入工作室进行工作学习后,可以成立各工作室的兴趣团队,同时有领导者与管理者,在不同的时段、时期根据所学内容进度进行专业学习分享,使各自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不足,转变学习态度,在共同成长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发展需求
在高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发展需求是也是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1.有效利用档案,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个体。在新生入学之时,都会收集与整理学生的档案,而档案中包含了学生的各种基本信息。在关注学生档案的同时,应发现其不同的家庭背景,对于某些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同学进行关注,如孤儿、单亲等。在管理过程中,关注此群体的成长与发展。
2.积极做好各类资助工作。在高校中,奖助工作是学生管理中细致而意义重大的工作,随着国家奖助力度的增大,奖助金额的增多,奖助工作的难度也开始加大。贫困生的认定是一切奖助的前提,此工作较为复杂,在认定中需考虑学生的经济条件、日常消费等方面,需要做到公平而透明。引导学生了解各类资助政策,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学费困难问题。
3.定期开设心理讲座。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为学生开设不同的心理讲座,如自我的价值、自我的准确定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向等,使其形成良好而积极地心理意识,不盲目攀比与消费,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到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尽可能的做与专业成长相关的活动,如培训班、画壁画,通过展览使外界了解自己的作品等,既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物质需求,同时还可在实践与锻炼中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使其认识到四年的专业积累与沉淀是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业问题复杂而多方面,但是却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研究此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也复杂而多变,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改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