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缺乏有效性②

  1.案例:有位新教师在“在绘画中永生”这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似乎不感兴趣,在讲到梵高的自画像时,他提了三个问题:

  (1)梵高是哪个国家的人?

  (2)你们喜欢不喜欢他的作品?为什么?

  (3)梵高这一系列自画像中有什么变化?

  2.问题:教师提问方式不明确,问题无效。

  一节好课犹如一段优美的故事,开头设下悬念,然后在过程中将问题逐一解决。同样,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通过分析、交流、解决问题来一步步地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认识,最终达到对美术理解和感知的目的。所以,提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这位教师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不懂得提问的艺术。如刚才的三个问题:

  (1)梵高是哪个国家的人?提问过于简单,梵高的国籍书本中就有注明,没有提问的价值。

  (2)你喜欢不喜欢梵高的作品?对于梵高学生是陌生的,谈何喜欢呢?而且,喜欢是指其作品风格还是个性特征呢?模糊的问题,没有新意,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3)梵高这一系列自画像中有什么变化?问题偏难且模糊,自画像中的变化指的是相貌、色彩还是结构呢?这样的提问没有选择性,会让学生生厌。

  3.策略: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时,教师要提问可以解决重难点的问题,且难易程度适中,体现教学的启发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1)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不能过大、过深、过难,否则教师只能在课上自问自答。当然,也不能过小、过浅、过易,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之类肤浅的提问,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即对答如流,不仅不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会养成学生浅尝辙止的不良习惯。(2)教师要考虑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系统。而且,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确。(3)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着尖子生,否则,时间久了,不被提问的学生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有背于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生动的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艺术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鉴赏观。总之,一些美术教师认为欣赏课可上可不上的想法是不可取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终究会对欣赏课感兴趣,美术欣赏课也可以走出冷场的尴尬之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