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一位教师在“在绘画中永生”的欣赏课上评述欧洲各个时期肖像画的代表作品和风格,思路清晰。但我发现整堂课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几乎没有和学生的互动。后半节课,有的学生在悄悄交谈,甚至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下课时,我随意找了几位学生谈谈对这节课的感想。
教师:“这节课中你对哪幅作品印象比较深?”
学生:“《朵拉?玛尔的肖像》。”
教师:“因为通过老师的介绍吗?”
学生:“不是,只是觉得色彩很丰富且抽象。”
随后,我和上课说话的两位学生交流。
教师:“刚才你们在交流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在梵高的自画像中,胡子颜色都是红色的,这很奇怪。”
教师:“上课为什么不问老师呢?”
学生:“老师没问我们啊。”
2.问题:师生互动少,缺乏认识。
不难发现,这位教师一切以教为中心,希望学生围绕老师转,师生间没有交流互动,老师很难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想法、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等问题。
3.策略:师生平等交流,摈弃“一言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首先,在课前,应该对学生现有的美术欣赏能力进行大概了解,在教学设计中,制订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教学活动更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参与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在课堂中的地位。其次,在课前应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内容知识,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只会画画的学生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即使给学生一幅优美的画作他们也不懂得欣赏,因此,欣赏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