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思维活动必须保证有逻辑性,才能在掌握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事物内部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重组,这个重组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创造”。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细节的探究、关系的探寻、内容的探索,实际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性的展现和重组的过程,同时绘制思维导图更是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参与。初中生具有活跃的形象思维,但是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清晰的步骤进行表达,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一个精准的控制和全面的了解,避免遗忘灵感以及思维出现混乱。例如对某一项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其作为关键词,并将与其有关的形象、特征、作用、内部构造等各个方面作为基础的关联单元进行呈现或绘制,从而得到更多的灵感与创意,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完美的美术语言
表达。
为您推荐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世界上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
(一)加强美术师范生的认知引导
加强核心认知引导是解决认知与动力不足的有效对策。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情感,有怎样的认识就有怎样的行动,对美术师范生来说,角色认知、职业认同、专业认识是必须提升的核心..
(一)增强授课能力培养
1.活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 ,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要熟..
1. 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微课程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突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把知识进行一个动态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画面呈现,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且饶有兴趣地想..
1.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
电脑美术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成就感。运用电脑设计还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所谓的教材的二次利用,又叫做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对一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调整与增加,以此得到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从这个定义来看,教材的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