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古籍文献,整理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二○○九年十一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向国家申报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项目,得到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于是,编者马上组织队伍,开展工作,首先从大量的馆藏古籍方志中遴选出五十八种有关边疆民族地区的善本志书认真研读,然后又从中选择二十余种抄稿本方志加以整理,*后确定其中的七种方志作为本书整理出版的对象。《归化城厅志》抄稿本,原本的封题与内题分别是《归绥厅志》和《归化城厅志》,文中涂抹、改写随处可见,更显其原始面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书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著录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所藏本书为「《归绥厅志稿》,稿本,佚名纂」。经过我们的研究和考证,这本志书的编纂者并非「佚名」,而是清光绪年间的刘鸿逵和沈潜,该本的实际名称也应该是《归化城厅志》,其原本应该是现已失传的《归化城厅志采访稿》。因此,这部抄本实同原稿,十分宝贵。归化城,即蒙古语之「呼和浩特」,指的是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厅志》实为**部专述呼和浩特的方志,保存了呼和浩特星度测量、山川形胜、户口赋税、兵防军事、坛庙寺召、城郭、陵墓、艺文、公署关税、宦绩、人物、学校等重要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呼和浩特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书籍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归化城厅志》,不分卷,一函八册,由清光绪年问刘鸿逵监修、沈潜总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编《馆藏地方志目录》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皆将该志题为「《归绥厅志稿》,稿本,佚名纂」,其根据是该书**册首页列有「归绥厅志草稿目录」,又因当中书写有潦草及涂改之处,书内夹有一长方形字条,上写:「此一如原本,勾判不清,请详细鉴核实,以免混淆」之语,故定其为稿本。然考其源流,细审其内容,实为抄本《归化城厅志》。《归化城厅志》源于现已失传的《归化城厅志采访稿》,《归化城厅志》即为现在流传的抄本。(参见张守和主编《内蒙古方志概考》,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一九八五年,第四十五页)此志无刻本,原稿已不存,仅有抄本传世。除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之外,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图书馆亦有收藏。归化城,蒙古语称为「呼和浩特」,汉语意思为「青城」,即今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为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于明隆庆六年(1572)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所建。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一归化城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归化城成为清朝塞外用兵、经营漠南蒙古的军事重镇,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要冲和交通枢纽。
迄今发现有关呼和浩特的旧志有《归绥识略》、《归绥道志》等九种,但《归绥识略》等属于道一级的方志,对呼和浩特的记载并不系统。《归化城厅志》为专门的厅志,也是**部专述呼和浩特的方志,其叙述内容集中、详尽,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所记篇目有:星度测量、山川(附形胜及八景)、田赋(附户口)、兵防、坛庙、寺召(附呼图克图及跳神)、建置(附城郭)、古迹(附陵墓)、艺文、公署(附仓库)、巡幸、关税、宦绩、人物、学制等。
本志对研究归化城的建置沿革、文物遗迹、文化教育、灾荒及救济、工商活动、风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在「形胜」条下记白道时,不仅记其冲要地势,更有丰富的历史记载,如记有北魏破六韩拔陵击败安北将军李叔仁、隋开皇时杨坚以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军迎击突厥联军,以及唐贞观三年(629)通漠道行军总管李绩与定襄道总管李靖合兵出击大胜突厥颉利可汗等事。在「关税」目下记商业税收时,有「自乾隆年问设立归化关,始以理藩院司员掌之,继交归绥道经理部颁税,则百分抽一,较之前代十收其二三、十税一者已有霄壤之别」的记载,这是对明朝商业税收史料的重要补充。同时详细记载了商税征收的种类,记有牙帖税、酒税、当铺税、驮科税、铁器税、烟叶税、煤炭采掘税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商业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在「学校」名目下,记叙了当时归化城的文化教育情况,如古丰书院、官学、私塾等,还录有孔庙乐谱、琴瑟、舞谱,这些乐谱,均用传统的五音八谱曲谱记载,对研究古代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归化城厅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研究归化城的建置沿革、北部边疆民族的文化教育、民风习俗、商业交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