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北京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片断:
**节骨笛陶钟陶鼓
图1·1·1贾湖骨笛
1.贾湖骨笛
时代新石器时代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资料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1989年河南省
文物研究所调拨。贾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裴李岗文
化,距今约8000年前后。
形制纹饰骨笛(T23M78:1)系鹤类尺骨所制,七孔。体为
细长管状,横断面呈不规则圆形,两端微上翘,一端略粗。全长
24、孔距1.6~1.7、孔径0.3厘米。表面光滑,制作精细。在孔
、孔上方均可见钻孔前刻划取准位置的记号,可以证明当时制
和骨笛,已经过相当精确的计算。
音乐性能此笛出土时两端已残缺,且断为三截,后经修复
粘合,不能试吹。但据同批出土的M282:20骨笛的测试,可知是
竖吹笛,音质较好,已经具备音阶结构,可以吹奏旋律。这些骨笛
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早的乐器(详见《中国音乐文物大
系·河南卷》)。
文献要目
①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可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
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期。
②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文物》1989年第1
期。
2.河姆渡骨哨(6件)
时代新石器时代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资料1973~1974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1980
年浙江省博物馆拨交。骨哨出自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同出有
45件之多,这是其中6件,是距今约六七千年的遗物。
形制纹饰骨哨用禽类的肢骨中段制成,长6.1~11.8厘
米不等。中空,呈细长圆管状,横断面为不规整圆形。器表光滑,
器身略弧曲,在凸弧一侧,两端各钻一圆形或椭圆形音孔。
音乐性能骨哨在当时,可能是狩猎时吹出声响,用来诱捕
禽兽的工具。
文献要目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
渡遗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3.庙底沟陶钟
时代新石器时代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资料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1959年中国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拨交。此陶钟出土于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仰
韶文化堆积层。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年左右。
形制纹饰此钟为细泥红陶手工制成,表面磨光。器身一面
残缺近半,一面略残一角。体上小下大,中空,口齐平,呈椭圆形。
上有扁圆柱形甬,两侧各有一小孔,通向腹内,可能为悬系之用。
4.斗门镇陶钟
时代新石器时代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资料1955年陕西长安斗门镇遗址出土。1959年中国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拨交。斗门镇遗址属陕西龙山文化,年代约为
公元前2300~前2000年。
形制纹饰陶钟泥质灰陶。体短而阔,呈长方形,横剖面近
似椭圆形。腹中空,前后壁略薄,两侧壁略厚,下口齐平。圆柱形
实心甬,上粗下细,顶端呈圆形。舞平,甬与舞相接处,两侧各有
一圆孔,可以悬系。通高12.5、甬长5.6、下口长9.4、下口宽
5.3、厚0.4~1.0厘米。
文献要目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分册,“四、远
古和夏代的乐器,钟。”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后记:
后记
经过各方面同志的辛勤工作,《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终于完稿付印了。
首先要感谢各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尤其是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杨新副院
长、杜耀西副馆长的领导下,高和、吕长生、范世民等同志的主持安排下,组织各室组人员在百
忙中为本卷提供音乐文物、协助拍摄、测音及撰写说明。北京地区音乐文物则在吴梦麟同志主
持安排下多方搜集。塔基经幢上反映音乐的雕刻,是经吴梦麟、吴元真两位同志亲赴远郊,拍摄
照片始得收入的。
为了力求达到内容翔实准确的要求,给各位撰稿人增添了工作量,尤其是王海文、祁玉宽、
马秀银、盛为人等同志,连续数年,不厌其烦地核对实物,补充修改说明。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
苟的精神,令人感动。
还有不少位同志做了大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认识到其艰巨的工作。例如为了拍照和测音,
必须打开高大的陈列柜,或把沉重的文物抬出库房。每一行动,皆须多人参加、齐心协力、惟谨
惟慎,才能安全而顺利地完成任务。
汉画像砖及唐镜各1件,蒙傅大卣先生惠借手制拓本。汉肖形印2件,蒙纪宏章先生惠借
手制印压封泥,均使原件图象更清晰可见,为本卷增色。为了充实宋大晟钟的不同内容,承杨仁
恺、徐秉琨两位馆长大力协助,惠赠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大晟南吕中声钟的照片及铭文拓片。
卷中所收古琴均经郑珉中先生审查鉴定,并撰写了除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之外的各件说
明。
1993年秋访问台北,参观历史博物馆。承蒙黄永川先生介绍,确知新郑出土之编镈仅第2
件在台。此后,又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世纲先生及河南省博物馆诸同志协助查寻,终将
1923年新郑出土之编镈及1936年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之编镈各1件找齐。
*近修改综述,关于编钟的测音数据分析,承蒙崔宪、张振涛二同志指教,得以完成。
本卷编写,从开始到完稿,每一阶段、每一细节,都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
先生的热诚指导。
谨对以上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的音乐文物极为丰富,不可能备于一卷。而限于水平,失收遗漏、取舍不当,更所难免。
改正谬误、补充欠缺,均有待于来者!
袁荃猷
1993年5月完稿,1995年秋修改补充


书籍特色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依省市分卷。地区不同,情况各异,或出土文物极为丰富,或壁画雕塑美不胜收。其中的音乐文物,自然也占一定比重。北京市却情况大异,出土音乐文物,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辽金遗存,断塔残幢,所留音乐文物,亦微乎其微,不能自成体系,故无法结合本市地理情况、历史沿革等,来探讨其音乐发展源流。但是,北京系伟大祖国的首都,亦曾是辽、金、元、明、清几代延续千年的建都之地,精华荟萃,珍宝备集,自古已然。以当今集中在这里的音乐文物而言,仅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就质精量大,举世无匹。前者在明清两代宫廷御物的基础上,又蒐集了大量珍贵文物,以传世品居多。后者则为办好展现我国悠久文明的博物馆,经全国各地支援了众多有代表性的展品,以发掘出土的为主。有不少属于一级音乐文物。乐器类,有研讨价值者,不可胜数。或因其为早,或因其为佳,或因其垣赫已久,流传有绪,由于不同原因,都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瑰宝。尤以经测音而发现音响良好者,价值更高,堪称精品。经分析研究,探讨其音阶结构及发展规律对研究音乐史、乐器史以及乐律学等,都是可靠的珍贵实物。图象类,上起远古彩陶,下至宋元明清历代名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们属于不同时代,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描绘不同的音乐生活。尤以出自杰出画家之手的写实乐舞图、演奏图等,对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展、乐队的组合、表演的形式、乐舞的变化,以及各阶层人物的音乐生活,都有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它们的特殊价值,在可以弥补文献的欠缺,考核史料的真伪,印证传说的有无,对研究音乐文化的贡献,又是任何其他种类的文物所不能替代的。

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