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七天》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中详细描述如何在7天内分片区游遍广州。若单纯看成游记又小看了这本书, 这本游记并不停留于走马观花的记录, 绝非简单古迹凭吊、世俗民情, 而是旁证博引、古今穿插, 赋予无生命的风景以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意蕴, 作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实写照, 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学术视野。因为格雷虽是传教士, 但他是长期做历史研究, 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的功力。

书籍特色

这本书是*部系统而详尽地描述广州城乡的西方著作,为我们留下的19世纪中后期广州地理、人文、文化、宗教、经济和社会的全景式描述。上至官府制度、人文历史、地理地貌,下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涵盖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其可贵的是那业已消失了的地理地貌和社会人文风景。
格雷在广州生活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较为熟悉。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在7天内游遍广州,他的广州一日游从沙面出发,以走街串巷的漫步形式,*后回到沙面结束一天的旅程。
本书出版时曾在西方大受欢迎,其设计的广州游路线成为欧洲人游历广州的标准指南。当年英美商人合资的省港澳轮船公司还曾在 广州七日游 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制成 三日游 或 五日游 ,向外国游客推广。
除此之外,格雷还将自己在广州多年了解到的各种风土人情汇编成另外一本书,名为《中国:民众的法律、礼仪和习惯的历史》(China: A History of The Law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这两部著作在英国都获得空前好评,一篇书评这样写道:格雷呈现给我们的画面生动而真实,那不仅仅是中华帝国的宗教、政府和种族,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商铺、街道、司法管理、城市政策、道德风俗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特性。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旧中国的面貌以及为何会如此。
《广州七天》是《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之一。这本书是*部系统而详尽地描述广州城乡的西方著作,为我们留下的19世纪中后期广州地理、人文、文化、宗教、经济和社会的全景式描述。上至官府制度、人文历史、地理地貌,下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涵盖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其可贵的是那业已消失了的地理地貌和社会人文风景。格雷在广州生活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较为熟悉。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在7天内游遍广州,他的广州一日游从沙面出发,以走街串巷的漫步形式,*后回到沙面结束一天的旅程。本书出版时曾在西方大受欢迎,其设计的广州游路线成为欧洲人游历广州的标准指南。当年英美商人合资的省港澳轮船公司还曾在 广州七日游 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制成 三日游 或 五日游 ,向外国游客推广。除此之外,格雷还将自己在广州多年了解到的各种风土人情汇编成另外一本书,名为《中国:民众的法律、礼仪和习惯的历史》(China: A History of The Law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这两部著作在英国都获得空前好评,一篇书评这样写道:格雷呈现给我们的画面生动而真实,那不仅仅是中华帝国的宗教、政府和种族,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商铺、街道、司法管理、城市政策、道德风俗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特性。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旧中国的面貌以及为何会如此。《广州七天》是《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之一。 《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简介广州曾是除澳门外西方人*可进入和从事贸易的中国口岸,承担着外交、外贸等管理职责。可以说,以广州代表中国,在西方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历史上接待过无数的西方人,其中有画家、商人、学者、传教士、外交官,也有来自底层的水手、工人等。他们在广州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很多人甚至较深地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他们以好奇的眼光欣赏广州,以独特的视角记载广州的风光、地理、人文等。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博大,这些记载也难免有变形、疏漏的一面。他们实际上塑造和建构的是一个他们眼中的广州,映射到了西方读者的头脑中,逐渐构成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国形象。近代中国天翻地覆,当年广州的山川风物和社会百态多已烟消云散,却被凝固在这些西方人的著述当中了,就像琥珀中的昆虫,历尽岁月,依然栩栩如生。现在的我们可以借此大致清晰直观地看清近代广州甚至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它们不但是研究中外关系和文化互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即便是一般百姓,也可据以追怀老广州的街坊店铺、寺庙宫观、五行八作、花艇疍家,甚至琶洲砥柱、大通烟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可以重温历史上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之风采,发扬其中的和平、对话、交流、发展等人类共同智慧和人文精神,摒弃曾经的愚昧、自大、保守、落后等鄙陋,在新的时代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约翰 亨利 格雷(John Henry Gray,1823 1890)。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868年来华传教,任香港首任会吏长,直到1890年去世。在此期间,他曾任广州沙面天主教堂的主持牧师,也就是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的牧师。他有一位中文老师,因此习得不少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会说一些汉语和粤语。他在广州生活多年,对广州风土人情较为熟悉,187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漫步广州城》(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的游记,翻译出版时名为《广州七天》。 译者简介:李国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级,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硕士和图书信息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文学、文献学、图书馆学、中西交流史均有涉猎。《遗落在西方广州记忆》丛书主编。邓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现任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馆员。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