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传统上人们往往把科学技术理解为某种超离于社会文化之外的独立自存的东西,科学史往往被描述为一个又一个科学定律被不断发现的过程,而技术史则被描述为一个又一个新器物被发明的过程。但这样的科技史只是一种相对机械的年表记录,以及对一些科学发明故事陈陈相因的陈述。这样的记录不仅游离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甚至在科学故事中不乏凭空编造的成分,比如瓦特与小水壶、爱因斯坦之于小板凳等。这样的科学技术史必然导致科学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人为隔离,虚假或浮夸的科学故事未必能真正激励读者上进,反而容易让人们对真实的科技发展过程有所误会。近年来,随着中国学术界的发展,特别对西方学术资源的系统引入、借鉴和互证,在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学术界内,传统的那种刻板的、脱离文化环境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形象早已被颠覆,科学史与技术史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置入多元的文化环境之内被考察,科学、技术与文化环境之互动关系早已成为学界的常识。在此基础上,本书旨在把学术界的前沿成就体现到通俗读物之中,立足于技术史与科技哲学界的前沿成果和优秀理念,摒弃虚构的编造和刻板的叙事,把技术置于文化环境内考察,提供一种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作品。
书籍特色
自2018年起,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 技术通史 本科生通识课,基于课程讲义,摘选出十五门关键技术作为主线,形成本书。本书篇幅虽短,但仍以 技术通史 为名,因为作者并不只是在古往今来无数技术发明中抽取零星碎片来展示,而是试图勾勒出某种整体的历史线索。 在国内外,关于某项或某类技术的历史讲述有很多,但是对 技术史 作通盘整体把握的 技术通史 却很罕见。在中国,本书试图作一次试探,不是把 技术 作为科学的附庸,也不是把一些孤立的技术简单地列举出来,而是试图勾勒出一条以 技术 为主角的历史脉络。*终指向一个问题:今日的这个 技术时代 是从哪里来的? 因此,撰写技术通史不只是为了歌颂技术及其发明者,而是为了追究技术之主宰地位的来龙去脉。在适当讲述发明者的功绩之外,更重要的是探求技术的发明和演化与人类文化、观念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终,技术的影响沉淀在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因为这些影响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往往见怪不怪,视而不见了。而通过历史追溯,我们回到每一种技术刚刚发明之时,就更容易看清它们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追溯技术的历史,正是为了把握人类的当下和未来。
作者简介
胡翌霖,1985年生于上海,2004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2014年获北大科技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著有《过时的智慧 科学通史十五讲》《媒介史强纲领》等。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