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天津《益世报》曾为陆续出刊单行本,并于1936年以新版分印十一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文思酝酿成熟,即开始执笔成文,书中事均属实,只有文采加工虚中有实,正与正史遥相呼应;真名假名各有意在,读者思忖自有心得,此即“演义”命名之根由也。
全书以小说的形式触及到晚清所谓“庇护制网络结构”与王朝衰败之间的关系。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清代中国政治行为的特殊型式即庇护制网络结构的形成”,是导致清末官场招权纳贿、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盛行和政治腐化的根源。《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通过记述一系列重要政治人物的逸闻轶事,揭露并谴责了晚清官员的丑态和官场黑幕,同时也从历史的角度反思了庇护制网络结构不断超出可控范围使政治体制沦为“私利”工具的这一历史现象。这也使得《清末民初历史演义》超出一般谴责小说的范畴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本书以翔实的笔法描述了晚清衰败腐朽的政治,从官场的角度刻画了权力大厦将倾时,世人的行为和心态,深刻揭示了清王朝覆灭的必然缘由。清朝末年,不断加剧的内忧外困使其处在风云飘摇、政权随时面临崩溃的绝境,即便如此,*高统治者却仍在搜刮民脂民膏、贪财纳贿、鬻官卖爵,挥霍透支着政治信用,视国家公器为穷奢极欲之私有财产。作者从叙事者的角度展现了慈禧太后贪婪、自私的人物个性,虽多有夸张之语,但入木三分、形肖毕现,活脱脱地呈现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流风所及,上行下效,官场和职位在晚清成为谋求个人财富的捷径,“油水”丰厚的官职更是候补官员们钻营的目标。上下官员如是贪鄙,政纲如此颓败,清王朝焉能不败。压垮清政府的*后一根“稻草”,是被称为“赛和峤”的两湖总督瑞澂,古人说“和峤有钱癖”,而他自称为“和峤重生”,闹得民怨鼎沸、军心动摇。结果直接导致武昌新军枪炮声的响起和清朝皇帝的逊位。
书籍特色
★ 16开平装,箱装,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是民国作家董郁青(号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
★ 本书自1920-1932年在天津《益世报》副刊12年连载,曾陆续出刊单行本,并于1936年以新版分印十一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 举凡晚清、民国军阀时期的宫廷、国会、外交、内政、帮派、社会各方面,无不言之有物,栩栩如列眼前,故每一书成则购者云集,被誉为当时之名作
★ 本书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 本书通过记述一系列重要政治人物的逸闻轶事,揭露并谴责了晚清官员的丑态和官场黑幕,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超出一般谴责小说的范畴
作者简介
董郁青,生卒年月不详,号濯缨子,北京通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满族,早年中过举人,后加入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徒。早年在北京交际广泛,对清末民初的宫廷掌故、社会状况及袁世凯执政国会议员活动较为熟悉。酷爱戏曲,对当时的戏曲梨园界甚为熟稔。中年后寓居天津,在天津新闻界工作了数十年,长期担任《益世报》副刊编辑,称得上天津新闻界耆宿,也被视为小说家.学识渊博,文笔朴茂,在当时新闻界名重一时,乃诚恳邀聘于报社撰文。家居时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亦喜好诗词戏典。民国后迁寓北平市内,平素交游广泛,以诚挚待人、光明磊落为处世之本,对友能肝胆相照,论事则仗义执言,从来不屈服于权势之压迫,而为时人所称道。曾为《京华时报》执笔撰文,以犀利文笔针砭当时社会弊病为己任,故名声日上,友朋益广,举凡当时社会传闻,宫廷密事,政治风云,官场变幻,均循此渠道源源而来,为以后的《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成书,积累了大量素材。先祖父自应聘进入《益世报》社后,严肃认真,事必亲躬,对副刊《益智粽》及《说苑》的组稿、审稿、发稿、编辑版面等,必不辞劳苦亲自安排妥帖,并曾为专栏《弦外之音》每日写一短文,评论当时政局风云、文坛争议、社会动态,其文章隽永辛辣,深中时弊,立论公允,颇得读者之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