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史: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全6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史”由代表靠前史学界中坚力量的学者联合撰写,旨在帮助当代中国人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认知。各卷著者以扎实的文献工夫、开放的世界眼光、亲切的文笔,展现各个朝代的气象,共同描绘出四千年中华文明的全景图。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讲述帝制中国的开端,呈现中华文化少年时代的闳放气象。这个互通统一的时代激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演进、文明创造由此开启。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记述秦汉大一统之后,魏晋南北朝将近四百年的动荡分合。这个时代战祸频仍,又异彩纷呈,迸发出文化的蓬勃生机。在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纷乱变化中,孕育着即将到来的隋唐盛世。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带领我们回到中国历目前那个恢弘璀璨的时代。隋统一南北,唐贞观之治,开创了伟大的世界性帝国。隋唐帝国除旧染,启新机,引万国来朝,别创世局。就连唐亡后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也为后来帝国重新整合埋下了伏笔。
?《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呈现宋朝的一体两面。有人说,盛唐之后,尚有隆宋,也有人说,两宋已无汉唐雄风。这个时代矛盾重重,反差强烈。开国时制定的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使宋朝治文成风,商业繁荣,也令宋朝面对外族侵扰时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开放、文明、腐败、弱势、传统、革新,复杂的关键词描绘出矛盾的时代。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展现明朝的多面性格。作为帝制中国后期的一个统一王朝,明朝兼备了循礼与纵乐、禁锢与开放、守旧与变革等特点。明朝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王朝社会历经近一千六百年周流演变的结果。它既呈现此前千百年的问题,也孕育着此后的新变化。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以“古今中西之争”为线索,以“告别帝制”为支撑点,讲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对的危机与改革,展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激荡历史。
“新编中国史”全套九本,《先秦史》《辽金元史》《清史》预计2018年出版。

书籍特色

【一套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
如何在世界中看中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已不必在他者的眼光中自轻,也不需要急于摆脱他者眼光的自负,而是可以带着建基于悠远历史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体认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于是,我们更需要中国史学家探求历史的真实,亲切自然地呈现史学成果,来满足大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中国史领域新一代领军学者怀着敬意与温情,重建中国历史进程,呈现了这套中国通史读本。我们这些21世纪的中国人,正需要这样一套扎实亲切、兼收并蓄的通史,来全面了解自己身上承载的家国历史。

【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靠前史学界中坚力量的诚意力作】
“新编中国史”是少有的当代中国学者联合撰写的中国通史,王子今、王小甫、游彪、张帆等靠前史学界中坚力量倾力襄助。在他们看来,重新创建整个中国史叙述的结构框架,写出一套反映学术和社会演进现状的中国史,是整整一代学人的责任。融会吸收靠前外已有的诸多研究成果,反映迄今为止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中国史的全面和正确的知识是“新编中国史”首先追求的目标。

【传统中国史学学风与现代世界眼光相结合】
“新编中国史”各卷著者均为中国史领域的领军学者。这一批中国历史学人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封闭与开放,他们的学术训练扎根于中国传统史学,又吸收了欧美史学的问题意识。传统史学的史料工夫,使他们的研究细密扎实,文字沉静内敛,句句以史为据;欧洲史学的学风、方法和论点,则让他们不拘泥于特定史观,具备世界眼光。二者结合,为我们呈现出一套严谨扎实而有新思创见的中国通史。

【用学界共识构建框架,融入学人观点以启发新知】
作为面向大众的通史著作,“新编中国史”建基于学界通识,凸显学术整体走向,尝试为读者提供认识中国的基本框架。同时,各卷著者亦在书中融入相对独立的学术观点和前沿视角,以期与读者一同读史知新。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立足于传世文献与文物资料,展现帝国成立之初曲折的历史走势与雄大的文化气象,同时突出中国文化少年时代的生活情状和精神风貌,以及秦汉百姓意识、情感、生活节奏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梳理动荡纷乱时代的历史,不仅将“乱世”中的角逐一一阐明,还注意到征兵制的变化、依附人口对社会的明显影响。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从靠前视角看待隋唐五代,强调隋唐帝国与外部世界的融通,反观混血王朝的诞生与崛起。
?《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打破传统史书叙事框架,引入宋史研究新议题,由统治之术入手探究宋代文强武弱的根源,描绘宋人生活图景,展现宋朝积弱形象之外昌盛发达的一面。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对从官方到民间的大量史料加以甄别,去粗取精,体现明朝的多重性格,尝试解开明朝开创、腐化、整顿、衰敝时期内的种种谜团。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为师生合著,结合长者的慎思明辨与新秀的敢想敢说,选取“古今中西之争”这样一个人们至今关切的线索,以“告别帝制”为支撑点,重述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

【展现中国历史的宏大与精微,呈现中华文明的全景画卷】
朝代更迭,政治兴衰,这是历史的大走向;日用常行、思想情感,这是历史的动人细节。“新编中国史”各卷作者既留意中国传统王朝社会的周流演变,通过各个朝代的政治发展把握宏大的历史脉络,又不忘关注衣食住行、民间礼俗、精神气象等历史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幅中国历史鲜活的全景图。

【一套面向社会大众、雅俗共赏、人人爱读的通史著述】
“新编中国史”意在为大众提供全面、有据的历史知识,因而行文严谨却不刻板,文字晓畅,娓娓道来。丛书还特别设计了“人物小传”“历史术语解说”等栏目,对于一般读者也有辅助之功。无论是希望建立历史认知的年少者,想更深洞察历史的年壮者,还是愿意温故知新的年长者,这套通史都能有所助益。

【两岸合作,历时10年,精心打造21世纪中国史新典范】
“新编中国史”由台.湾三民书局组稿,从成稿刊行,到修订编校,直至中信出版社大陆版问世,历时10年有余,凝结两岸学人、出版人心血,代表两岸文化交流成果。两岸面向未来,共同书写历史,竭力打造属于21世纪中国人的国史新典范。

【设计精美,制作考究,典藏之选】
“新编中国史”全套以精装呈现,装帧设计精美考究,各卷封面中融入了不同时代的精神气象,体现传统中国的美学底蕴,相当适合个人和家庭典藏。

作者简介

《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
《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张鹤泉,中国魏晋南北朝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王小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
《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游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王天有,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寿仙,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李喜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李来容,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任职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