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国策派是一个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文化流派。撰稿人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中除上述核心人物外,还有朱光潜、费孝通、沈从文、郭岱西、丁泽、陈碧生、沈来秋、王迅中、洪思齐、曾昭抡、陶云逵、梁宗岱等数十位,大都具有留学经历,属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当时主要在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任教。他们在改造国民劣根性、反对国民党政治腐败、坚持抗战等问题上观点一致,而在如何进行战时文化重建等方面,意见不尽相同。人们对其进行评论时,一般是围绕林、雷、陈、贺、何等核心人物进行阐述。《战国策派文存(上下)》便是集结了这些学者的学术研究论文。书籍特色
★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战国策派是一个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文化流派。撰稿人来自不同的领域
★ “战国策派”提出了许多观点,如主张文化形态史观,提出文化重建构想,大谈“大政治”学说,抨击官僚传统,检讨国民性,提倡民族文学运动
★ 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1940年4月1日,一份名为《战国策》的半月刊在昆明出版发行。自此,一个被称为“战国策派”(又称为“战国派”)的著名文化思潮应时而生。其核心人物是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林同济教授,西南联大历史系雷海宗教授、外文系陈铨教授以及曾任教于云南大学的何永佶教授等。
战国策派是一个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文化流派。撰稿人来自不同的领域,除上述核心人物外,还有朱光潜、费孝通、沈从文、郭岱西、丁泽、陈碧生、沈来秋、王迅中、洪思齐、曾昭抡、陶云逵、梁宗岱等数十位,大都具有留学经历,属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当时主要在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任教。他们在改造国民劣根性、反对国民党政治腐败、坚持抗战等问题上观点一致,而在如何进行战时文化重建等方面,意见不尽相同。《战国策派文存》便是集结了这些学者的学术研究论文。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在血火交并、存亡继绝的时期,却又是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深刻的历史反思的年代。战国策派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他们对数千年的中国历史、现实世界格局与中国处境及中国未来的文化重建等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战国策”派以重建中国文化为宗旨发表大量文章,主张文化形态史观,提出文化重建构想,大谈“大政治”学说,抨击官僚传统,检讨国民性,提倡民族文学运动,在学术思想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一时间,“战国策”派名声大噪。20世纪40年代,对于战国策派思潮,响应者不少,批判者众多,由于与现实政治的种种联系,受到过不少评论家的强烈抨击,被定性为一个宣扬法西斯主义、为当局统治服务的反动思潮,成为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异端。这一倾向性观点沿袭下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战国策派思潮进行重新评价,对战国策派思潮学术史进行了再反思,出现了新的学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