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联邦德国,纳粹主义可谓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问题。与之相关的史学争论也层出不穷,蔚为激烈。在1949—1900年两个德国同时并存且相互对峙期间,“争论”、“关于德意志特殊道路命题的争论”和“历史学家之争”等针对纳粹历史而爆发的重大史学争论就赋予“波恩共和国”一种“争论文化”特质。1990年两德统一后,“关于武装部队罪行展览之争”、“戈德哈根辩论”和“关于1940—1945年大轰炸的争论”又相继发生,再为联邦德国“克服过去”增添奇观。时至今日,“纳粹主义的第二段历史”仍未结束,如何面对德意志民族的历史重负,仍是考验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心的严肃问题。研究关于纳粹主义的史学争论,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在“克服过去”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把握当代德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脉搏,也有利于比较准确地书写联邦德国史学史,更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历史研究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书籍特色
在联邦德国,纳粹主义可谓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问题。与之相关的史学争论也层出不穷,蔚为激烈。时至今日,如何面对德意志民族的历史重负,仍是考验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心的严肃问题。研究关于纳粹主义的史学争论,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在“克服过去”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把握当代德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脉搏,也有利于比较准确地书写联邦德国史学史,更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历史研究的政治和社会功能。作者简介
孙立新,1962年生,山东省即墨市人,籍贯诸城市,曾就读山东大学、美因兹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也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近现代史和中德关系史,已出版《百年巨变》和Das Chinabild der deutschen protestantischen Missionare des 19. Jahrhunderts等专著、译著和论文集8部,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和Asia Europe Journal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和书评近百篇。孟钟捷,1978年生,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国际历史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曾在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系进修。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当代社会史和全球化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德国1920年 企业代表会法 发生史》和《寻找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等专著、译著、教材多部,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史学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孙立新,1962年生,山东省即墨市人,籍贯诸城市,曾就读山东大学、美因兹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也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近现代史和中德关系史,已出版《百年巨变》和Das Chinabild der deutschen protestantischen Missionare des 19. Jahrhunderts等专著、译著和论文集8部,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和Asia Europe Journal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和书评近百篇。
孟钟捷,1978年生,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国际历史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曾在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奥格斯堡大学人文历史系进修。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当代社会史和全球化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德国1920年发生史》和《寻找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等专著、译著、教材多部,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史学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
范丁梁,女,1983年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2006),浙江大学历史学硕士(2008),德国特里尔大学哲学博士(2012),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史学史和20世纪德国史。前者尤为关注19至20世纪德国的史学争论、史学机构、史学流派、史家代群、史学思想和史学与政治的互动等;后者着重研究联邦德国的历史政策、德国社会的回忆文化、德国政治公共领域的发展等。近年来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