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是指过去用木料制作的管乐器,因为木料加工精度不容易控制,造成乐器的音高不准,加之木料会因水份浸入而变形或劈裂,所以这类乐器中的一部分现在不一定再用木料制作了,比如长笛,但依据传统,仍然沿用木管乐器这一名称。
木管乐器从发音原理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流吹入时与吹口摩擦,产生多种振动波,一定长度的管子与某一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产生出某一频率的声音,如长笛、短笛、竖笛等;另一类是气流通过接在管口的簧片(单簧或双簧)使簧片振动,簧片的振动产生出多种振动波,一定长度的管子与某一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产生出某一频率的声音,如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等。这两类发音原理的乐器都可通过改变吹奏力度(超吹)使某一振动波受到抑制而使管子与该波的谐波(泛音)共振,或改变管长与另一频率的声波共振来改变音高。
作曲家为管弦乐谱曲时涉及到的双管制,即指常规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如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等均有两名演奏者;三管制是指每种木管乐器有三名演奏者,其中一种乐器的演奏者除演奏本职乐器外,还要兼同类另一种乐器的演奏,比如长笛手兼短笛的演奏,双簧管手兼英国管的演奏,单簧管手兼低音单簧的演奏,大管手兼低音大管的演奏等;而四管制则是每种木管乐器有四名演奏者,四管制只是作曲家为非常大型的管弦乐团所写的作品中才用。
长笛(flute)
长笛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当然早先的长笛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早先的长笛是用木制的,是一个圆锥形管,直到 19 世纪初,长笛还是那个样子。现代长笛是由德国横笛发展而来的,原来的长笛管体上有一个拇指孔和 4 到 8 个指孔,和我国的竹笛形状差不多,1677 年出现了一个指键的长笛,后来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教师匡茨在 1726 年加上了第二个指键。说到长笛的发展,最应该提到的是巴伐利亚的宫廷乐队长笛大师特奥巴尔德·伯姆,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当时他感到所使用的长笛演奏起来不方便,也不符合声学原理,于是动手改造,经过反复试验,在 1832 年创制了圈键长笛,这种长笛彻底改变了长笛的形制,使笛孔开的位置能够符合声学的正确原理,同时使手指易于控制笛孔。1847 年他进一步使用金属制作长笛,开有 15 个笛孔,并有 23 个杠杆和键,这种系统叫做“伯姆体系”,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后来也相继采用了这种体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今天的长笛已基本不再用木头制作了,一般是用银或铜等金属制作,管形也由原来的圆锥形成了圆柱形,一端为闭口。
长笛是管弦乐队、军乐队以及室内乐队中的重要高音乐器,也是独奏乐器,很富于歌唱性,比如德彪西在《牧神午后》中的长笛表现了一种幽静、甜美的朦胧意境。
长笛是 C 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音域为 c1 到 c4。
短笛(piccolo)
短笛是长笛的姊妹乐器,比长笛高八度,音质清脆、明亮,用于管弦乐团和军乐队。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中就有著名的短笛声部。
双簧管(oboe)
双簧管也有人用音译叫欧巴,是用硬木制的,普及品也有用硬塑料制成的,管身呈圆锥形,通过一只苇制双簧的哨子发音,管身装有孔键和杠杆。
双簧管族系的乐器历史悠久,据说发源自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的苏梅尔和古埃及。现代双簧管由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姆双簧管和库塔尔双簧管演变而来,16、17 世纪,出现了如今双簧管的雏形,后来在17、18 世纪,又发展为双簧管和大管。早期的双簧管声音尖厉、响亮,很像铜管乐器的音色,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巴罗克后期,双簧管常用作室内乐、协奏曲和康塔塔中的独奏乐器。从古典主义时代起,交响乐队都要配备两只双簧管,后来一些作曲家有时要求使用更多的双簧管。为了不断改进双簧管的性能,现在人们仍在对双簧管加以改革,特别是瑞士双簧管演奏家海因茨·霍立格对双簧管有多项改造,比如使双簧管可以吹出双音。
双簧管是标准的管弦乐团乐器,也用于室内乐队和军乐队。它的声音柔美,富于情感,近似人声,在管弦乐队中长于表现细腻、多变的音乐成分。
双簧管是 C 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音域为降 b 到 g3。
英国管(cor anglais)
英国管照外文原文字面直译是“英国圆号”,其实它和英国没有什么关系,也不是圆号,而是喇叭口呈近似球形的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低五度。它的前身是巴赫作品中常用的狩猎双簧管,1760 年由贝加莫的弗兰迪斯发明,簧片装在一节向后弯的金属管上。19 世纪以前的浪漫派作曲家并不常使用英国管,虽然海顿、贝多芬、雷哈都用过英国管,然而直到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充分发挥这一乐器的性能后,英国管才有了独立的地位。浪漫派和现代作曲家都十分喜欢用它,因此乐队中都备有一个英国管演奏员,英国管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二或第三双簧管演奏者兼奏。英国管的音色极有个性,常被用作独奏乐器,在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三幕,弗兰克的交响曲中的慢乐章,以及西贝柳斯的《图内拉的天鹅》中都有著名的英国管独奏。
英国管是 F 调移调乐器,记谱比实音高五度,音域为 e 到 a2。
单簧管(clarinet)
单簧管是木制的管乐器,主要用乌木制作,所以也叫黑管,现在也有用硬塑料制作的普及品,管身为圆柱形,管上装有一片竹制簧片。单簧管是 1690 年由登纳在沙吕莫管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他在沙吕莫管上增加了两个键,使音域大大扩展,但并不能演奏所有的调,直到 1843 年克洛塞把伯姆长笛的指键系统用于单簧管,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位把
单簧管用于交响乐的作曲家是莫扎特,他充分认识到单簧管的表现能力,写过单簧管协奏曲、单簧管和弦乐五重奏。
由于簧片堵塞管的一端,形成“闭管”,所以它比开管的发音要低八度。和其他圆柱形管一样,单簧管超吹所发的音在音程上并不是其上方的一个八度,而是十二度音程,这和长笛、双簧管不同。单簧管第一个八度的音是以正常的方法得到的,但在超吹开始之前有一个五度空缺,这要靠增加的侧孔来解决,因此较弱,在指法上也有不便之处。
单簧管原有几种不同的尺寸,为了便于演奏不同的调,避免每件乐器要学一套指法的麻烦,单簧管被作为移调乐器来处理。到贝多芬时代,常用的单簧管只有三种调,即 C 调、降 B 调和 A 调。C 调单簧管因为音质不好,现在很少用,只是在演奏古老作品时才会用到,它不是移调乐器;降 B 调单簧管和 A 调单簧管比较常用,特别是降 B 调单簧管,它有一个额外的键可以往下多吹出一个半音。
单簧管的音色明亮、优美,这个族系的所有成员都具有很弱和渐强以及渐弱的力度控制能力,优于其他任何管乐器,并能作双吐、三吐和滚吹等运舌法,所以表现力丰富,是管弦乐队、军乐队和室内乐队中重要的乐器。
降 B 调单簧管的音域为 d 到 g3。
单簧管族系的其他常用乐器
低音单簧管(bass clarinet),音域是降 B 调单簧管的低八度,其形状有些不同,下端向上弯曲,尽头为一个喇叭口,上端延伸出一段弯管,朝下弯曲便于吹奏,在法国式记谱方法中,以高音谱表记谱比实音高九度,在德国式记谱方法低音谱表记谱比实音高二度。
高音降 E 调单簧管,高于降 B 调四度,用于所有军乐队,有时也用于管弦乐曲,记谱音比实音低小三度。
巴赛特单簧管(basset horn),这是 F 调中音单簧管,发明于 1770 年,它的名称来自巴伐利亚语,意思是“小低音”。欧洲有一种猎犬叫巴赛特猎犬,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狗的吠声很像巴赛特单簧管的声音。英国作家肖伯纳写音乐评论时用的笔名取的也是巴赛特单簧管的意大利名称。莫扎特的《安魂曲》、《魔笛》、《狄托的仁慈》,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门德尔松的《苏格兰交响曲》以及里查·施特劳斯于 1943 年和 1945 年写的两首管乐小奏鸣曲都是使用了巴赛特单簧管的著名作品。
大管(bassoon)
大管是双簧管族系的低音成员,管身木制,向后弯成对折,发明于
16 世纪。大管在管弦乐队、军乐队和室内乐队是低音声部乐器,常用于表现喜剧效果,有时作曲家利用大管那低沉、浑厚的音色来表现忧郁、多疑的内容,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佳与狼》中,大管代表倚老卖老、对孩子什么都不放心的爷爷。
大管是 C 调乐器,一般用低音谱表记谱,也可用次中音谱表或高音
谱表记谱。大管的音域为降 B1 到 b1。
低音大管(double Bassoon 或 contrabassoon),低音大管是大管的同类乐器,尺寸比大管长且大,音高比大管低八度,用木制或金属制,在管弦乐队中,一般是第二或第三大管演奏者兼奏。低音大管不是一般
管弦乐队的必备乐器,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其它低音乐器声部。
萨克斯管(saxophone)
萨克斯管属木管乐器类,虽然管体由金属制成,但发音原理却与木管乐器相同,因此算作木管乐器,但萨克斯管的音色介乎于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它像单簧管一样以单片簧发音,而管体像双簧管一样为圆锥形管膛。萨克斯管是比利时乐器制作家阿道夫·萨克斯大约在 1840 年发明的。
萨克斯管族系有大小八种乐器,交替地为降 E 调和降 B 调,依次为降 E 调最高音、降 B 调高音、降 E 调中音、降 B 调次中音、降 E 调上低音、降 B 调低音、降 E 调倍低音和降 B 调次倍低音。这个族系中最常用的是中音和次中音。
萨克斯管的音色非常柔顺并富于变化,能与木管或铜管两种乐器互相融合,它既有长笛的柔和,又有弦乐器的丰富,而且有铜管乐器的清脆。萨克斯管是大型爵士乐队和舞厅乐队中的常规乐器,萨克斯管在爵士乐队中的地位相当于弦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地位。虽然萨克斯管在爵士乐队中是重要的乐器,但也不乏将萨克斯管用于管弦乐的例子,比如柏辽兹、迈耶贝尔、比才、马斯奈、圣桑、普罗科菲耶夫和其他一些作曲家都使用了萨克斯管。在管弦乐队中通常只使用一支萨克斯管,当然也有不少例外,比如丹第的《费瓦尔》和施特劳斯的《家庭交响曲》都用了四个萨克斯管声部。拉威尔在《波莱罗》中要求除高音和次中音萨克斯管外,加用一支最高音萨克斯管。彭德雷茨基在多部作品中喜用两支中音萨克斯管加上一支上低音萨克斯管的三重奏。德彪西、伊贝尔、米约、维拉—洛博斯、科茨、格拉祖诺夫还写过萨克斯管协奏曲或以萨克斯管为独奏乐器的其他作品。只用一只萨克斯管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比才的《阿莱城姑娘》、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沃恩·威廉斯的第六交响曲。依照旧的观念,萨克斯管主要是一种爵士乐乐器,因此而认为它用在交响音乐中不够严肃,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好像几十年前留短发、穿西装的被骂作“假洋鬼子”,可现在再穿长袍马褂一定会被看作不合时宜的怪物。
萨克斯管全部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号记谱,中音萨克斯管的音域为 d 到 f2,次中音萨克斯管的音域为 B 到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