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出现了两位都有重大贡献的斯卡拉蒂。一位是A·斯卡拉蒂,一位是 D·斯卡拉蒂,他们是父子俩。父亲 A·斯卡拉蒂是那不勒斯乐派歌剧的创始人,一生写了包括 115 部歌剧、约 700 首康塔塔在内的千余部音乐作品,对意大利以及欧洲的音乐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我们下面要讲的是他的儿子 D·斯卡拉蒂,他是钢琴艺术史上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
斯卡拉蒂 1685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那不勒斯,受父亲的教育与影响,早年也从事歌剧和宗教声乐曲的写作。他的第一部歌剧写于十六岁,曾先后在威尼斯、罗马、葡萄牙的里斯本等地的宫廷、教廷、剧院从事作曲与演奏古钢琴的活动。斯卡拉蒂是位大演奏家。据记载,他曾与韩德尔举行过演奏比赛,结果管风琴演奏韩德尔获胜,古钢琴比赛斯卡拉蒂夺冠。这件事传为音乐史的佳话,说不定是最早的演奏艺术国际比赛。1729 年,葡萄牙的一位公主嫁给西班牙的一位王储,斯卡拉蒂作为公主的音乐教师随同到马德里宫廷,在那里从事创作、演奏、教育工作直到 1757 年逝世,长达三十年,这对他的音乐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点是他的作品融入西班牙的民俗风情,甚至被认为是西班牙作曲家,这促进了他对巴洛克时期常用音乐技巧的突破。另一点是,他的创作重点转入古钢琴,他的大量优秀古钢琴曲,都写于这里。
他的古钢琴曲多达 555 首。有的是生前正式出版的,有的直到二十世纪才被后人研究确认、整理出版。这些乐曲,斯卡拉蒂自己称为“练习曲”,后人却一律称为“奏鸣曲”。这是因为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个时期内,奏鸣曲曾经是器乐独奏曲的泛称,这与今天严格意义上的奏鸣曲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过,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已经具备了后来奏鸣曲的一些特点了。在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重要的先驱者。
斯卡拉蒂自己称这些乐曲为“练习曲”,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的每首乐曲都有一个训练某种或某几种钢琴技术、技巧的目的。诸如音阶、琶音、双音、远跳、同音反复、多种装饰音、双手位置互换等等。其中,许多技巧与巴洛克音乐的常规手法相比,都是崭新的、创造性的。单纯的机械性的技术练习,往往难免枯燥。但斯卡拉蒂将这些技术巧妙地置于精致的艺术形式之中,使弹奏者在充满美感的音乐情趣中同时也练习了技术。这种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还启迪了后世伟大的钢琴曲作曲家们。
表现生动活泼的西班牙民间风情的需要,富于自由创造精神的个性,使斯卡拉蒂不满足于复调音乐的手法。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主调音乐的因素,已经明显地超过了复调音乐,而且运用许多尖锐的不协和音。这一点,又是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都比较短小,大都轻松、愉快、明朗、色彩鲜明,情绪较为单纯,没有戏剧性的强烈对比。著名中国钢琴家傅聪八十年代回国举行的独奏音乐会上,曾将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作为重点曲目。他十分强调带有西班牙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的热烈的情绪和气氛以及艳丽的光彩。
在我国,人民音乐出版社曾于 1982 年出版了《斯卡拉蒂四十五首钢琴奏鸣曲》一书,下面,我们以这本曲集的目录为顺序号,对其中的几首稍加介绍。
第 6 首,E 大调,二段体的结构,乐曲一开始就使人联想到笛声铃鼓声
和一种悠然、舒畅的情调:
到了第 19 小节,可以听出叫作波莱罗的西班牙民间舞蹈的节奏:
这两个音调材料,构成全曲的基础,只要仔细倾听,一定不难领会的。
第二大段第 5 小节内有在当时非常罕见的不协和音的运用:
后来有人称之为“音乐的火警骚动”,足见其非同寻常的效果。
第 7 首,C 大调,二段体的曲式。用快板奏出的主要主题非常明丽、清
澈:
音乐就在这个基调上展开,第一段结束在属调 G 大调上。第二段由 c 小调开始,形成较大对比,但欢跃的情绪并无根本改变。这是在音乐上可以经常听到的斯卡拉蒂奏鸣曲之一。
第 13 首,d 小调,也是二段体。这首奏鸣曲也经常被演奏,由于该曲十分优美,散发出田园诗般的气息,所以又有《牧歌》的别名,不过这是后人所加:
在乐曲展开中,或取主题中的远距离音程,或基于主题中流畅的音阶进行,或源于开头舒展的节奏,加上不同调性的交替,使人仿佛置身于阳光明媚的原野里而流连忘返。
第 15 首,E 大调,还是二段体。很快的速度,开头是:
右手高音区是坚定的节奏,带着感召力的音调,装饰音放射出光彩,左手在中低音区用跳动的节奏积极回应。音乐立刻将听众带到南欧火热的民间风情之中。在奔放、诙谐的情绪中,主题音调得到丰富的发展。其中,我们再次听到“耀眼”的不协和音响,
和
这三个小节强拍强奏的音,若将高音移低八度,第一个是小二度结合,第二、三个则是两个小度的结合,这在巴洛克时代,简直难以想象。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使这首奏鸣曲广受喜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