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 31 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 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A 大调即兴曲》也与此相似,但对比的成分更多一些。开始是下行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有一点暗淡的心情,却不失华丽和流畅:
与它对比的是非常富于表情的短句:
这很象自己与自己在悄悄地交谈。后来,交谈又移到其他的调性上进行。分解和弦曾在大调上进行,情绪稍有明朗。可是与它呼应的,始终是压抑的应答,好象为寻求摆脱压抑的答案低音区出现了不断向上推进的 A 大调曲调:
音乐稳步地推进到高音区,情绪激动起来,也明亮起来。随后又向下层层降落,情绪又有点烦乱。这时,一支优美的歌在中音区轻轻唱出:
音乐回到较为平稳的 A 大调。到了整个乐曲中段,c 小调的哀伤旋律,在浓密和弦的伴奏下,心情痛苦而又激动,持续很长一段,才渐趋平静,音乐又回到开始部分,最后在 A 大调明快有力地结束。
类似《音乐瞬间》、《即兴曲》这样的标题,实际上是无标题。“即兴”之“兴”,自然是有感而发的。但这感受的具体内容,语言是很难描述的,唯其如此,我们听者也就有了联想、感受的充分自由。
舒伯特的《B 大调即兴曲》也很有名,是一首变奏曲。因为主题取自他的歌剧《罗莎蒙》,又叫《罗莎蒙变奏曲》。主题的旋律就象一支美丽的歌:
主题一共变奏了五次。
那时的欧洲,特别是维也纳,盛行过钢琴四手联弹的演奏形式。两个人在一架或两架钢琴上合作,可以减少一人演奏中技术上的困难,又可以增加一些音乐的丰富性。早在莫扎特、贝多芬时,他们就曾为四支手写曲,舒伯特也写了些四手联弹的钢琴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D 大调军队进行曲》。开头有一句军号式的引句,主旋律是大家熟悉的:
整首乐曲中有号角声,有军鼓声,有步伐整齐的进行声,也有轻快诙谐的对比部分。我们会想到军队,却不会想到战争。这首乐曲深受喜爱,被改编成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也改编成钢琴独奏。尤其后来在大钢琴家霍洛维兹的手下,经他高超、辉煌技巧的装扮,这首原本单纯、朴素的乐曲,简直变了个人一样,灿烂得光芒四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