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奏鸣曲》

肖邦的《奏鸣曲》中,演奏得最多的是 bb 小调和 b 小调两首。

《bb 小调奏鸣曲》完成于 1839 年。乐曲分四个乐章。对于乐曲的形式结构,人们多有不同看法。比如舒曼就以为不该叫作“奏鸣曲”。多数意见认为,构思的原则还是奏鸣曲式的,只不过不是传统规范中的奏鸣曲罢了。

这是肖邦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乐曲的悲剧性、戏剧性,以及宏大的规模,都堪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相媲美。第一乐章开始有四小节缓慢的引子,立刻将听者引入悲哀、疑虑、沉重的情绪中。第一主题是急速的短句,被惊惶不安的气氛笼罩着。第二主题在 bD 大调上,情绪趋于平稳,但仍不能说稳定。第二乐章是快速的谐谑曲。名为“谐谑”,情绪上可不是诙谐的。正相反,有人形容这乐章是“犹如低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风咆哮”的感觉。第三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经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奏,许多国家在悼念对国家民族贡献卓著的人物去世时,都演奏这一乐章。音乐生动、鲜明地描绘出送葬的行列步履沉重的由远而近的形象。中段的一条旋律既象来自明媚的“天国”,又象是对死者高洁品格的回忆:
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说这是“绝无仅有的作品”,是“在钟声悲鸣中
整个人类沉痛的行列”。李斯特说“这里哀悼的不仅是一个英雄的逝世,而是整个一代的死亡”。据说肖邦本人从不拒绝弹“葬礼”,但弹完后就不再弹任何别的音乐了。最后一乐章极为别致,没有和声,是双手相距八度奏同音的疾速音流。大钢琴家鲁宾斯坦说这是英雄和无名战士“墓地上一阵阵吹不完的风的天才描写。”

《b 小调奏鸣曲》写于 1844 年。也是四个乐章,同样是肖邦最宏伟的作品之一。不同的,是明朗、抒情的成分多一些,而戏剧性的对比、冲突同样存在着。整个音乐所包容的艺术形象异常丰富。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本身,就包含着潇洒、敏捷、刚毅、有力等的性格;快板:

第二主题是柔美如歌的。有人说象夜曲,然而是“早晨的夜曲”,象是在早晨的新鲜空气中,还飘散着的花朵香气呢:

以这两个主题为基础的整个第一乐章,乐思丰富,优美,有人甚至说“优美得没法形容”。

第二乐章是优雅轻快的谐谑曲,评论家说“不但有谐谑曲明朗清脆的音响,而且也有一种超凡的、可爱的、急躁的性格”。

第三乐章是很慢的慢板。三段体。歌唱性的 B 大调主题基调明朗,又有庄重、静穆感,很象一个人在大自然中慢步静思。E 大调的中段有点冗长,可那浪漫、梦幻般的色调,使人听而忘返。

第四乐章回到 b 小调,极快板。音乐一扫前两个乐章那些安祥的情境,刹时变得猛烈、激动,很快变得雄心勃勃、坚韧不拔。主要乐思的核心音调是:

乐章的结尾部转入 B 大调,壮丽堂皇,有如英雄胜利的振臂欢呼。

为您推荐

简介《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一)对《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部分小节进行风格分析   第一乐章为三段式曲式,ABA。旋律主题鲜明,旋律感强,音乐天真单纯、机敏伶俐。顿音较多,乐曲中的颤音讲究音的纯美,并与主题线条精心地平衡起来。F自然大调,快板,..

暴风雨奏鸣曲的写作特点与乐章分析

  d小调奏鸣曲op.17(暴风雨)全曲由3个乐章组成,三个乐章均由奏鸣曲式构成是这首乐曲显着的特点,整部作品充满了压抑、灰暗的情感基调。各乐章在结构安排上各有差异,但都严格遵守着奏鸣曲式的基本原则。本曲在速度、节奏..

《暴风雨》奏鸣曲与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的关系

  贝多芬饱受磨难的时刻正是他创作《暴风雨》的时期。贝多芬在该年所写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反映出他正被身体上所带来的病痛困扰着,加之精神上的折磨,几近崩溃。然而,他对音乐的执着让他坚定了同命运进行抗争的决..

双极结构在古典奏鸣曲式中的个案分析

钢琴《小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一)织体想象   钢琴《小奏鸣曲》由萨尔泽多改编成了长笛、大提琴和竖琴的协奏,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乐队的想象来加深对于该乐曲的理解和把握。在乐曲的展开部中,从43小节开始一直到58小节都是通过织体的不断递..

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的演奏方法

  (一)连音奏法   连音奏法是钢琴演奏中音与音之间紧密相连的一种弹奏方式,拉威尔在《小奏鸣曲》中就多次运用了连音奏法进行曲目的演奏,特别是三连音奏法在曲目中的出现更为频繁。三连音能够与正切拍进行配合演奏,给..

钢琴曲《热情奏鸣曲》

贝多芬 [作品简介] 这首乐曲产生于贝多芬在创作上的成熟时期 (1804—1806) .1804 年贝多芬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最初对拿破仑寄以希望,认为他是为从君主暴政统治下争取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