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又称《波罗涅兹》,也是波兰特殊风格的音乐。与《玛祖卡》不同,《波兰舞曲》并不起源于波兰乡间。据说最早是武士凯旋的舞蹈,后来进入宫廷。当贵族们在国王御前列队行进或有庄严的庆典时,都要跳《波兰舞》。后来,也不限于宫廷了,也是国民性格、精神气质的一种表现。这种舞乐,有一种英武、高贵、尊严的气概。典型的节拍是三拍子:

好多作曲家都写过《波兰舞曲》,但还是肖邦的《波兰舞曲》最为著名。如果说《玛祖卡舞曲》已经不是为跳舞伴奏之用,但还带有若干舞蹈性成分的话,那么《波兰舞曲》几乎不会使人想到舞蹈。丰富的艺术形象和多种面貌的艺术画面,早把我们的想象带出舞蹈的场面了。下面,仅欣赏一下其中的
两首,分别被称为《军队波兰舞曲》和《英雄波兰舞曲》。

《A 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斩钉截铁的节奏,朝气勃勃的音调,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勇敢坚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题颇有长驱直入的气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有趣的是,这首“军队”精神的乐曲,并不是 2/4 拍子的,可同样有进行的韵律。假如将这首乐曲与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比较一下,我们会感到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战的军队。

《A 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受到最高评价的伟大作品之一。该曲写作于 1842 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间,各个国家、民族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听众,始终为之激动不已。

乐曲开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区四个 bE,用双手八度强有力同时奏出,这轰然一响,足以使听众的心被吸附住,从此,直到曲终再也无法离开。当我们在震动之后还未及定神时,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顿住,以后是各种不协和音,不同节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处掀起巨浪。戏剧性的紧张度愈演愈烈,直到觉得气都透不过来时,第一个、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才豪迈、昂扬地奏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右手双音旋律是富于感召力的英雄音调,左手坚实果断的节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这个主题段落稍有变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复一次,音乐的意境也随着更上一层楼。在高潮处,仿佛可以听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冲击的音乐。冲击得到暂时胜利后,引出一段不长的有抒情色调的感情浓重的音乐,仿佛战斗间歇中的某种感触(左手是《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

这感触很快转化为战斗的激情,导致再现英雄的第一主题。

然后音乐进入整个曲式的中段。任何人听了这段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骑兵在奔驰: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马蹄声由远而近。弹奏起来也不轻松,被称为“钢琴家的绊脚石”。右手的旋律,是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声调。如果说《A 大调波兰舞曲》让我们“检阅”了一支“能战斗”的军队的话,现在我听到的,则是一支“正在战斗”的军队。骑兵的壮观场面过后,经过过渡,控制,减速,音乐奇妙地落到一个单纯、弱奏的 D 音上,引出一段难以形容的旋律,流畅、委婉、有一丝哀伤、有一缕温情、还很高贵,又象梦幻的境界,与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音乐在这个“远离战场”的意境中流动、徘徊了较长时间,好象流连忘返。终于,音乐流入中音区,低音区,哀伤、温情、梦幻都隐去了,情绪再度激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刚毅的第一主题赫然而出,这也是主要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尾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胜利的欢呼、凯旋中结束全曲。

为您推荐

《青春舞曲》的创作分析

  1、旋律方面   旋律也称作“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它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

钢琴曲《bD大调圆舞曲》

肖邦 [作品简介] 肖邦共创作二十首钢琴圆舞曲,它们都不是用来伴舞,而是诗意盎然的器乐小品,表现了意味深远的艺术境界。 《bD 大调圆舞曲》作于1846 年,发表于1847 年,因为它是一首速度..

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

贝多芬 [作品简介]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民间舞曲,十七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各国宫廷中流行.最初是一种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乐曲,后来,法国十七世纪著名作曲家吕利,将两首小步舞曲联在一起..

钢琴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琵琶曲《彝族舞曲》

王惠然 [作者简介] 王惠然 (1936—) 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市人.自幼对评弹、越剧以及琵琶、月琴、三弦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自学琵琶成才.1956 年参加部队文艺工作,曾任济..

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彭修文 [作者简介] 彭修文 (1931 年—) 指挥家.湖北武汉人.少年时期就喜爱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1950 年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从事音乐工作,1954年调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任指挥..

世界著名的圆舞曲

勃拉姆斯(德国):《圆舞曲》,作于 1865 年。 格里格(挪威):《圆舞曲》,作于 1867 年。 庞塞(墨西哥): 《圆舞曲》,作于 1928~1933 年间。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