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里,对于中国钢琴曲创作来说,一件大事是“争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创作比赛。
1934 年,游历中国的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国音乐,为了在世界各地演奏中国音乐,由他发起、出资,上海音专(即“国立音乐学院”)协助,组织了这次比赛。获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作品,就是著名中国作曲家,当年上海音专学生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国听众的喜爱,经齐尔品的推广,也很快受到世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这是中国钢琴艺术之树上的第一朵鲜花。它的美的魅力经久不衰,直到今天,依然如初。乐曲分三段,第一段用二声部复调手法写成。开头:
■
两条曲调都有地道的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优美、朴素,表现出美好大自然中牧童那舒畅、喜悦的心情。两条旋律在纵向上的结合,则是借鉴了欧洲古典复调技巧。但它所应用的只是原理,具体的对位关系、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观念,完全按照中国音乐审美趣味来安排,对比的中段开头:
■
跳跃、活泼,右手模仿清脆、明亮的中国笛声。这是段主调音乐,运用了欧洲古典和声技巧。作曲家准确、巧妙地找到了欧洲和声中能够与纯朴的中国曲调互相吻合的形式。乐曲的第三段是第一段稍有变化的再现。
《牧童短笛》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钢琴曲,而且对整个现代中国音乐的新创作都有重要启示。它用美妙的笛声证明了:西方乐器,西方作曲技巧中的某些原理、因素,是可以能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中国钢琴曲又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牧童短笛》不仅音调是纯正的中国味,而且它那乐观、明朗、质朴的意境,都是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它的美,本质上源自中国文化艺术中传神、写意、精炼的传统。
这次比赛中,贺绿汀的另一首作品《摇篮曲》获名誉二等奖,也是首成功的钢琴曲。有精致的曲式、丰满的中国色调的和声,在象征摇篮摆动的节奏律动中,右手的曲调有如母亲的歌:
■
■
除《摇篮曲》外,获得这次比赛二等奖的还有《摇篮曲》(江定仙)、《牧童之乐》(老志诚)、《C 小调变奏曲》(俞便民)和《序曲》(陈田鹤)。
三十年代,贺绿汀还写了《晚会》、《怀念》、《小曲》。这些钢琴曲都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精致的笔法。其中《晚会》是较经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欢快、热烈而又风趣。
三十年代旅居日本的江文也是同时代写了最多数量的钢琴曲的中国作曲家。由于他的特殊经历,使他的作品有两个明显不同于国内作曲家的特点。一个是他更多地借鉴了欧洲现代风格的技巧,另一个是某些作品的日本风格多于中国风味。但他 1936 年写的《十六首小品》中的《午后的二胡》、《午夜的琵琶》、《北京正阳门》、《卖糖小贩的金芦笛》,都已是鲜明的中国
风情。例如,《卖糖小贩的金芦笛》,一听就会联想起中国式的市井、小巷的情调:
■
而他回到祖国后于 1938 年写的《北京素描》(即《北京万华集》,包括十首小品),更表现出他对祖国文化的皈依,和对北京风情更为深沉的眷恋。仅以其中的第一首《天安门》为例,以十分简洁的手法表达了他的虔敬之情。广板的曲调是:
■
三十年代,以贺绿汀为代表的中国作曲家,通过杰出的创作性劳动,确立了中国钢琴曲这一结合中西两大音乐文化因素的音乐道路,深远地影响了后来中国音乐的发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