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踘(金瓶梅鉴赏)

蹴者,足踢的意思;踘,亦作“鞠”,即毬。

《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刘向《别录》,此戏“或曰起战国时”。至汉代,更为盛行,不仅史籍有记载,而且南阳汉墓出土石刻有蹴踘图。到唐代,始改蹴踘为打毬。封演《闻见记》云:“打毬,古之蹴踘也。近俗声讹鞠为毬,字亦从而变焉,非古也。”此后,“蹴鞠打毬”往往连称。《都城纪胜》有“蹴鞠打毬社”。《梦粱录》:“更有蹴鞠打毬,射水弩社,则非仕宦者为之,盖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金瓶梅》此回:“王孙争看,小栏下蹴踘齐云。”即指踢毬。





为您推荐

圆社(金瓶梅鉴赏)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云:“今人看街坊杂戏场曰社伙,盖南宋遗风也。宋之百戏皆以社名,如杂剧曰绯绿社,蹴球曰齐云社。”齐云者,毬踢得高至云间。 《水浒》中“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名叫高俅。陈元靓《事林广记·圆社摸场》..

抅踢拐打(金瓶梅鉴赏)

气毬踢法。 《张协状元》:“(净)耆卿踢个左帘。(丑)相公踢个右帘。 (净)耆卿踢个左拐。(丑)当职踢个右拐。”按“帘”当作“膁”。《蹴踘谱·诸踢法》:“膁,左右两膁,脚胫骨里膁上打与下首,须直着踢出踢法”,“拐,左右两拐..

行头(金瓶梅鉴赏)

所谓“行头”,有两种解释。 一是戏曲行语,指服装,见《错立身》戏文。但寻常穿的服装,也可称为“行头”。《水浒》第三十九回:“次日五更,金大坚持了包裹行头,来和萧让、戴宗二人同行。”二是圆社行语,指气毬。《说唐》第十二..

五月蕤宾佳节(金瓶梅鉴赏)

牙牌(金瓶梅鉴赏)

牙牌,牙制,原名“宣和牌”。 到明代则为骨制,所以通常称“骨牌”,即今日所谓“牌九”。《牧猪闲话》说始于北宋,《正字通》说宋宣宗初制。谢肇淛《五杂组》:“今博戏之盛于时者,尚有骨牌,其法古不经见,相传始于(北宋)宣和二年..

挂红(金瓶梅鉴赏)

旧时凡有喜事,如建房、造桥之类,都挂红布,表示吉庆,参见“花红”条。 连花朝闺中女郎剪五采缯,粘花枝上,亦称为“挂红”,见《杭俗遗风》。《金瓶梅》此回写西门庆“花园卷棚上梁”,许多亲朋都要来“递果盒酒,挂红”,正是如此。..

斗草(金瓶梅鉴赏)

又称“斗百草”,是春天里少男少女们的一种游戏。 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可见,在唐代就有斗草之戏。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斗百草》序曰:“古人已有此戏,以吉祥而少见者为胜。闺人春日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