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冬(金瓶梅鉴赏)

冬至贺礼,始于汉代,因为“冬至阳生,君道长,故贺”。

崔实《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元时期最为流行,《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明、清时期仍有此风习,《清嘉录》:“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徐士鋐《吴中竹枝词》:“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金瓶梅》此回何太监说:“诸司都上表拜冬。”正说的是这风习。



为您推荐

看春(金瓶梅鉴赏)

旧俗,在立春的时候,塑小春牛芒神,以彩仗鞭打,用来劝耕和祈祷农业丰收的仪式,又称“打春”。 《帝京景物略·春场》:“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佐、耆老、学师儒,府上下衙皆骑,丞尹舆..

元旦(金瓶梅鉴赏)

又称“元日”,我国传统节日。 辛亥革命前,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叫“新年”。新中国成立,使用公元纪年,才将阳历一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此处所写“元旦”,是指农历正..

年除之日(金瓶梅鉴赏)

即除夕,俗称“年三十夜”,时在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古今事物考·时令》:“岁终一日为除日,夜为除夕。宋,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夜祀其先,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 ”《京都风俗志》:“除夕,人家..

春胜(金瓶梅鉴赏)

踢毽子(金瓶梅鉴赏)

据《高僧传》记载,跋陀到洛阳,见少年惠光反踢毽子,可知至迟在唐代已有此戏流行了。 高承《事物纪原》:“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毛,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名色。”可见宋..

凤仙花染指甲(金瓶梅鉴赏)

凤仙花,一名“染指甲草”。 《广群芳谱·凤仙》:“女人采红花,同白矾捣烂,先以蒜擦指甲,以花傅上,叶包裹,次日红鲜可爱,数月不退。”由于凤仙花多于五月开花,所以凤仙花染指甲成为五月初夏闺中的一项传统活动。《燕京岁时记·..

踏青(金瓶梅鉴赏)

春季郊游。 《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唐代“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春履”。《如梦录》:“(清明时节)提壶偕友,郊外踏青,折柳攀花,街如软绣。”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词:“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