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一名“染指甲草”。
《广群芳谱·凤仙》:“女人采红花,同白矾捣烂,先以蒜擦指甲,以花傅上,叶包裹,次日红鲜可爱,数月不退。”由于凤仙花多于五月开花,所以凤仙花染指甲成为五月初夏闺中的一项传统活动。《燕京岁时记·染指甲》:“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春季郊游。 《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唐代“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春履”。《如梦录》:“(清明时节)提壶偕友,郊外踏青,折柳攀花,街如软绣。”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词:“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
此回李瓶儿之丧,“晚夕,亲朋伙计来伴宿,叫了一起海盐子弟搬演戏文”。 第八十回西门庆之丧,“叫了一起偶戏,在大卷棚内摆设酒席伴宿,提演的是孙荣、孙华杀狗劝夫戏文”。在我国旧社会里,丧家出殡前夕,亲朋伴灵,称为“伴宿”,亦..
斗鸡养狗,即斗鸡走狗。 《史记·越世家》:“狡兔死,走狗烹。”《后汉书·袁术传》:“与诸公子飞鹰走狗。”畜养猎犬,以供打猎,此亦旧时社会风习。《史记·苏秦传》:“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史记·袁盎列传》:“盎居家,与间里..
即“因缘果报”,佛教名词,也是佛教说明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基本理论。 佛教认为,任何思想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此即《瑜伽师地论》卷三八所谓“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佛教中的“六因”说、“十因”说、“四缘..
佛教名词,梵文Bodhi-sattva(菩提萨埵)的音译略称。 意译“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或译为“大士”、“高士”、“开士”、“始士”,即“发大心的人”。意谓修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