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以称佛教法衣。因僧尼的法衣不许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纯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只许用青(铜青)、泥(皂)、木蓝(赤而带黑)三色。
故从色而言,称法衣为“袈裟”。
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五载:“袈裟”原译作“毠”,东晋葛洪撰《字苑》,改作“袈裟”。法衣的种类,依佛教定制只有三种,总称为“支伐罗”,其中一曰“僧伽梨”(大衣),用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一曰“郁多罗僧”(七条衣,又名上衣),用七条布片缝成;一曰“安陀会”(五条衣,又名内衣),用五条布片缝成。合称“三衣”。佛教传入中国后,僧服颜色已有变化,如僧人说法和举行仪式时多穿金襕衣(即用金缕织成之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