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语词。
外界事物与自体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动作,称“随缘”。“随缘”既是一种哲学理论,也是一种修养方法。就理论言,“随缘”可以说明真如的不变性,真如是不变的本体,只有随缘,它才能变造一切现象事物,产生因果的流转。
唐代的贤首宗和宋代的天台宗都强调过这一理论。
就修养方法言,“随缘”可以帮助人脱弃凡俗,进入“无我”的境界。《续高僧传》介绍菩提达磨“行入”四法说:“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
”这一意义上的“随缘”,可以解释为随遇而安,它在日常用语中较多见。如明文徵明《戊午元旦》诗:“劳生七十漫随缘。”《古今小说》第一回:“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安分守己,随缘作乐。”此处亦用此义。
为您推荐
在佛教的冥间传说中有“十王”的说法,指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
后来,十王传说在民间演变成阴司十殿的传说。据《玉历钞传》等书记载,这十殿的内容是:
..
即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ābha的音译,佛教密宗称为“甘露王”。他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
净土宗把他称作“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认为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他为“接引佛”。他有十三..
佛教把修习四种禅定所产生的四种境界,分别称为“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又称为四种“静虑天”。
修至初禅天时,食欲减退,无鼻、舌二识,仅眼、耳、身、意有喜受。修至二禅天时,眼、耳、身三识亦无,仅..
这个天国名称并不见于佛经。
“不周”作为名词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风名,例如《史记·律书》说:“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白虎通》说:“西北有不周风”,“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二是山名,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
这是道教所说的诸天国中的一个国名,是高于所有其他诸天的一个天国。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说:道教所列的三界天国的数目,和佛教所列的相同,但名称有异。三界(天界、地界、水界)之外是“四人境”,即“常融”、“玉隆..
即佛教《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等经典所说的“弥陀净土”。
据说在这个净土中,充满庄严奇妙的景象:国土以黄金铺地,所用一切器具都由无量杂宝、百千种香共同合成,到处莲花香洁,鸟鸣雅音。众生没有任何痛苦,享受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