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的种类很多,从大的方面划分,有糯稻、粳稻、籼稻。
就米质而言,糯稻易糊化,粘性强,胀性小;籼稻粘性弱,胀性大;唯粳稻介乎两者之间,做成米饭,软糯而不粘,最易入口。粳稻的主要产区在太湖流域一带。
《农政全书·稻》:“其在松江粒小而性柔,有红芒白芒之等,七月而熟曰香粳。其粒小色斑,以三五十粒入他米数升炊之,芬芳馨美者,谓之香子,又谓之香。
”当然,“软香稻粳米”种类也多,不限于以上二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干巴子肉,就是干腊肉。 “巴”亦作“羓”或“”。《客座赘语·辨讹》:“日晒肉曰巴,凡物之干如腊者皆曰巴。”《四时纂要》载有“干腊肉”的制法:“取牛、羊、獐、鹿肉,五味淹二宿。又以葱、椒、盐汤中猛火煮之,令熟后,挂着..
“馄饨”,当是“混沌”的误写,杂七杂八也。 “混沌鸡儿”,疑是以切碎的鸡块和杂七杂八的食物煮在一起的羹汤。《随园食单》有“鸭糊涂”条云:“用肥鸭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天然不方不圆之块,下原汤内煨,加盐三钱,酒半斤,捶..
以整只猪头加调料煮熟食之。 《随园食单·猪头二法》:“洗净五斤重者,用甜酒三斤;七八斤者,用甜酒五斤。先将猪头下锅同酒煮,下葱三十根、八角三钱,煮二百余滚,下秋油一大杯,糖一两。候熟后,尝咸淡,再将秋油加减,添开水要漫过猪..
亦作“割凡五道,汤陈三献”,这是指筵席中最高规格的肴馔。 它是从“三汤两割”发展而来的。《清平山堂·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但在明代,“三汤”指百宝攒汤等三道汤,“五割”指五道烧烤菜,如..
银鱼,体细长,透明光滑,栖息于近海、河口或淡水,种类颇多,可供鲜食或晒制鱼干。 《燕门丛录》云:“宝坻银鱼,都下所珍,北人称为‘面条鱼’。”银鱼鲊,名称见于《武林旧事·市食》,是银鱼盐渍加工制品。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