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饮菊花酒乃是我国传统风俗。
《续齐谐记》:“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从其言,举家登山,夕还,鸡犬俱暴死。”但《五杂组》却说:“九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相传以为费长房教桓景避灾之术。余按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言:‘在宫中,九月九日食蓬饵,饮菊花酒。
’则汉初已有之矣,不始于桓景也。”关于菊花酒的制法,《续博物志》云:“菊花舒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谓之菊花酒。”而《重订遵生八笺》则云:“菊花酒: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择净入醅内搅匀,次早榨,则味香清冽。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兰花、蔷薇,皆可仿此为之。”菊花酒有治疗功能。
《本草纲目·酒》:“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为您推荐
竹叶清(又作“竹叶青”)酒,是一种内府造的御酒。
《明宫史·御酒房》:“提督太监一员,佥书数员。专造竹叶青等各样酒,并糟瓜茄,惟干豆豉最佳,外廷不易得也。”但《留青日札·酒名》又说:“竹叶,豫北。”好像河南北部也产竹叶..
“骨朵”亦作“骨都”,原指圆形突起之物。
《宋景文公笔记》:“关中谓腹大者为‘胍’(上孤下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亦曰胍,后讹为骨朵。”《村乐堂》杂剧第二折:“开了牢门,则怕磕你一个骨都。”此指疙瘩。
又一说法,“骨朵..
又薄又脆、又香又甜的饼,今尚有售,但明、清时制法略有不同。
《重订遵生八笺》:“糖薄脆法:白糖一斤四两,清油一斤四两,水二碗,白面五斤,加酥油椒盐,水少许,搅和成剂,得薄如酒钟口大,上用去皮芝麻撒匀,入炉烧熟,食之香脆。”《养小..
此处“烤蹄儿”应作煮猪蹄解,即白煨或红煨蹄膀也。
《随园食单·猪蹄四法》:“蹄膀一只,不用爪,白水煮烂,去汤;好酒一斤,清酱酒杯半、陈皮一钱,红枣四五个煨烂。起锅时,用葱椒酒泼入,去陈皮、红枣,此一法也。又一法,先用虾米煎汤..
“满池娇”原是一种刺绣纹样,此处形容食品的装饰,好像池塘的夏景。
“并头莲”,指一干并生两花相偎相依的荷花,以及结成的莲蓬。历史上常有并头莲的记载,如《宋书·符瑞志》:“文帝元嘉中,莲生建康额檐湖,一茎两花。”并头莲..
酥油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蒙、藏等族人民的一种食用油。
《本草纲目·酥油》引《臞山神隐》曰:“造法:以牛羊乳入锅,煮二三沸,倾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锅内,即成酥油。”用酥油制成的饼饵,具有松脆特点,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