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舞。
《梧桐雨》第二折:“教坊司要迭办,把个太真妃扶在翠盘间,快结束,宜妆扮。”这里指的就是舞翠盘。《长生殿》第十六出《舞盘》,描绘杨贵妃花冠、白绣袍、璎珞、锦云肩、翠袖、大红舞裙,在翠盘上起舞。
“浑一似天仙,月中飞降。轻飏,彩袖张,向翡翠盘中显伎长。飘然来又往,宛迎风菡萏,翩翻叶上。举袂向空如欲去,乍回身侧度无方。盘旋跌宕,花枝招飐柳枝扬,凤影高骞鸾影翔。
体态娇难状,天风吹起,众乐缤纷响。”这里形容杨贵妃舞翠盘,从舞姿到音乐,尽致极妍。《金瓶梅》此回说孙雪娥“善舞翠盘之妙”,此只是形容她“轻盈体态”,并不是说她善舞。
为您推荐
弹拨乐器。
古称“秦琵琶”或“月琴”。《古今事物考》:“其形似月,声合琴,名月琴,今人但直曰阮。”东汉傅玄《琵琶赋》已提到此乐器。晋代竹林七贤阮咸擅长的直颈琵琶,唐代即称为“阮咸”,简称“阮”。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
所谓“南曲”,就是与北曲相对。
南戏、传奇以用南曲为主,散曲也有用南曲,尤其明、清传奇流行,南曲愈盛。源于南方民间歌谣小曲、说唱音乐以及宋词、大曲等,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不断丰富和增多。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
鼍,鳄鱼之属,长二丈余,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鳄鱼。
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故称之为“鼍鼓”。《诗经》:“鼍鼓逢逢。”逢逢,鼓声也。
明代散曲写娱乐场合,往往提及此鼓。《金瓶梅》此回说“有诗为证”,就是以..
古代谣谚:“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辞》:“小腰秀颈。”由于腰细能增加舞姿的轻盈,所以成为春秋战国时楚国宫廷的好尚。
汉画中所绘的舞女形象,也多是长袖细腰的,甚至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后蜷成环状。傅毅《舞赋》:“..
所谓“供唱”,就是“供筵习唱”(第九十四回孙雪娥语)的意思。
有的像李桂姐“逐日出来供唱,答应这几个相熟的老爹”,有的像孙雪娥“每日拿厮锣儿,出去酒楼上接客供唱”。考证明代史籍,确有“供唱”名称。潘允临(上海豫园..
此曲引自《雍熙乐府》,曲牌名《落梅风》,亦名《寿阳曲》,原是流行在山西寿阳地区的俚曲。
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是三、三、七、七、七,共五句。可单作小令用,亦可用在套曲内。
《金瓶梅》此回《落梅风》,实际上是两支,第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