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南曲”,就是与北曲相对。
南戏、传奇以用南曲为主,散曲也有用南曲,尤其明、清传奇流行,南曲愈盛。源于南方民间歌谣小曲、说唱音乐以及宋词、大曲等,在这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不断丰富和增多。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言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明代中叶以后,也兼从《中原音韵》。音乐上用五声音阶(上、尺、工、六、五),无变徵、变宫二音(无乙、凡)。声调柔缓宛转,所谓“字少而调缓”。以箫笛伴奏为主。《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谱有一千五百十三个,包括集曲在内。《金瓶梅》中李桂姐、书童和春鸿,都长于唱南曲,受到西门庆、应伯爵诸人的赞赏。
此回李桂姐唱一支南曲《驻云飞》,“把个西门庆喜欢的没入脚处”。
为您推荐
鼍,鳄鱼之属,长二丈余,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鳄鱼。
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故称之为“鼍鼓”。《诗经》:“鼍鼓逢逢。”逢逢,鼓声也。
明代散曲写娱乐场合,往往提及此鼓。《金瓶梅》此回说“有诗为证”,就是以..
《驻云飞》,曲牌名,小曲。
《客座赘语》云:“里巷童子妇媪之所喜闻者,旧惟《傍妆台》、《驻云飞》诸小令。”《顾曲杂言》亦提到明代中叶民间流行《驻云飞》小曲。其字数定格与南曲《驻云飞》相同,为四、四、七、五、五、..
古代谣谚:“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辞》:“小腰秀颈。”由于腰细能增加舞姿的轻盈,所以成为春秋战国时楚国宫廷的好尚。
汉画中所绘的舞女形象,也多是长袖细腰的,甚至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后蜷成环状。傅毅《舞赋》:“..
此曲引自《雍熙乐府》,曲牌名《落梅风》,亦名《寿阳曲》,原是流行在山西寿阳地区的俚曲。
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是三、三、七、七、七,共五句。可单作小令用,亦可用在套曲内。
《金瓶梅》此回《落梅风》,实际上是两支,第一支..
此曲引自《雍熙乐府》,曲牌名《朝天子》,“单道这茶的好处”,芽嫩色美,品格清奇。
此曲也叫《谒金门》,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是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共十一句。可单作小令用,也用在中吕或正宫套曲内..
曲艺名。
佚名《陶渊明东篱赏菊》杂剧第二折:“(净云)老先儿,我也不曾读书,我则听的那打谈的说,武王立天下,寻访着孟津老姜。”到底什么是“打谈”呢?《贤奕编》:“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谈者说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