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院本的一种,亦名“耍乐院本”,就是引人发笑的院本,所谓“笑人的院本其实俏”(《雍熙乐府》)。
它“必须浓淡相间,雅俗并陈,全在结局有趣,如人说笑话,只求末语令人解颐”(《野获编》)。《水浒》第五十一回:“看戏台上,却做笑乐院本。”第一〇四回:“那时,粉头已上台做笑乐院本。”直到明代,还有笑乐院本的写作和演出。
李开先《闲居集·一笑散序》说他“戏为六院本,总名之曰《一笑散》”,即《打哑禅》、《园林午梦》、《搅道场》、《乔坐衙》、《昏厮迷》、《大闹土地堂》(今存前两种),并说“印之以楮”,“或命童子扮之”。沈德符《顾曲杂言》:“《园林午梦》、《皮匠参禅》等剧,俱太单薄,仅可供笑乐,亦教坊耍乐院本之类耳。”《金瓶梅》三次写到笑乐院本,如第二十回、第五十八回和第三十一回,前两回只提其名,后一回全文引录《请王勃》院本(另有专条)。为什么这部小说一再写到笑乐院本呢?我想,一则是在当时可能这种院本还很流行,有《一笑散》、《野获编》、《天启宫词》可证;二则《金瓶梅》原是说唱词话,艺人为了招徕听众,就穿插一些引人发笑的笑乐院本。
为您推荐
金代杂剧剧本的名称。
《辍耕录》:“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因为当时倡优居住的地方叫做“行院”,所以他们演唱的剧本亦称为“院本”。《太和正音谱》:“院本者,行院之本也。”《错立身》:“我..
此回和第三十一、四十三、六十、七十八诸回都有厅堂演出的描写。
主要特点有二:第一,酒宴与演出结合在一起,一边吃,一边看,但以酒宴为主,演出只是添兴助趣。第二,多种节目混合演出,如此回就有杂耍、笑乐院本、步戏、弹唱、清..
明、清时期山东地方戏曲。
《醒世姻缘》第三十八回写到步戏,与偶戏(木偶戏)并提,“那里有甚么步戏,连偶戏也是没有的”。按这部小说写的故事发生地点在山东明水镇,而明水镇在山东章丘县(《宝剑记》作者李开先的故乡)南二..
拉弦乐器。
唐宋时凡来自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拨弦乐器,如琵琶、忽雷等,统称“胡琴”。作为拉弦乐器之名,最早见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所谓“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
元时用于宴会。
《元史·礼乐志》:“胡琴制..
即三弦,弹拨乐器,据说由秦代“弦鼗”发展而来。
元代始有“三弦”之名。杨慎《升庵文集》:“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小山词云:‘三弦玉指,双钩草字,题赠玉娥儿’。”音箱木质,扁平近椭圆形,两面蒙皮,俗称“鼓头”。柄长而无品,张三..
用手玩弄。
《武林旧事》:“撮弄,《寿果放生》。”又云:“云机社,撮弄。”又云:撮弄杂艺,有林遇仙、浑身手等人。《通俗编》:“撮弄,亦名手技,即俚俗所谓做戏法也。”其实,撮弄不仅仅限于做戏法。根据《梦粱录》记载:撮,有撮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