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
南北曲均有,都属中吕宫。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为四、七、七、三、三、四、四、七,共八句,与词牌前半阕大致相同,一般作为中吕宫套曲的首曲。
《金瓶梅》此回所引“三弄梅花”套曲,虽以《粉蝶儿》为首曲,但此套并非北曲套曲,而是南北合套。《粉蝶儿》(北)、《泣颜回》(南)、《石榴花》(北)、《泣颜回》(南)、《斗鹌鹑》(北)、《扑灯蛾》(南)、《上小楼》(北)、《扑灯蛾》(南)、《余文》(南)。北曲豪放,南曲宛转,风格不同,各有其美,一北一南,相间调和,以北曲起,以南曲收,音律迭荡,更能悦耳。
为您推荐
元杂剧有《秋胡戏妻》,石君宝作,今存《元曲选》本。
此剧写鲁国秋胡与罗梅英结婚方三日,就去当兵。十年后,秋胡做官归来,在桑园中遇到梅英,互不相识。
他调戏梅英,被她骂走。梅英回家,才认出调戏她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她气得..
《金瓶梅》此回仅引此曲首句,而明代题为《元宵》的散曲,有些都是以“太平佳节元宵夜”开头,因此尚难以查出此曲全文。
《耍孩儿》,曲牌名。一为南北曲都有,南曲属中吕宫、般涉调,北曲属般涉调。
后者比较常用,字数定格是七..
元杂剧有《张生煮海》,题目正名作“石佛寺龙女听琴,沙门岛张生煮海”,李好古作,今存《元曲选》本。
此剧写书生张羽寓东海岸边石佛寺,弹琴遣兴,龙女闲游至此,听琴生情,与张羽订下后会之期。无奈大海漫漫,难以寻访,东华帝君赠张..
乐工本是周、秦百工的一种。
《仪礼·大射仪》:“工四人,四瑟。”唐、宋时期称音乐艺人为乐工,或简称“工”。《乐府叙录》记“乐工黄米饭”撰《文叙子》曲,“乐工敬约”撰《道调子》曲。
《梦溪笔谈·乐律》称宫廷中音..
古代戏曲用语,就是指人物上场,演出开始。
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薛仁贵衣锦还乡》楔子:“驾上开,一折了。”“驾”即扮皇帝,因皇帝出行列有“驾头”。这个人物首先出场,戏就开始正式演出了。这里“一折”乃是一场的意思..
此回南曲《梁州序》套曲,引自高则诚《琵琶记》戏文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
此套曲原有七支曲子,《梁州序》(应作《梁州新郎》,取《梁州序》前半和《贺新郎》后半,合成一曲)、《前腔》、《前腔·换头》、《前腔·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