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有《张生煮海》,题目正名作“石佛寺龙女听琴,沙门岛张生煮海”,李好古作,今存《元曲选》本。
此剧写书生张羽寓东海岸边石佛寺,弹琴遣兴,龙女闲游至此,听琴生情,与张羽订下后会之期。无奈大海漫漫,难以寻访,东华帝君赠张羽三件宝物,张羽便用银锅煮海水,使大海海水亦翻腾沸滚,龙王只得请石佛寺法云长老劝化张羽,入海成亲。
请长老,见此剧第三折。
《金瓶梅》此回:“你是石佛寺长老,请着你就张致了。”第三十七回:“你做了石佛寺里长老,请着你,就是不闲。”这两条歇后语都是一个意思,均来自《张生煮海》杂剧。
为您推荐
乐工本是周、秦百工的一种。
《仪礼·大射仪》:“工四人,四瑟。”唐、宋时期称音乐艺人为乐工,或简称“工”。《乐府叙录》记“乐工黄米饭”撰《文叙子》曲,“乐工敬约”撰《道调子》曲。
《梦溪笔谈·乐律》称宫廷中音..
古代戏曲用语,就是指人物上场,演出开始。
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薛仁贵衣锦还乡》楔子:“驾上开,一折了。”“驾”即扮皇帝,因皇帝出行列有“驾头”。这个人物首先出场,戏就开始正式演出了。这里“一折”乃是一场的意思..
此回南曲《梁州序》套曲,引自高则诚《琵琶记》戏文第二十二出《琴诉荷池》。
此套曲原有七支曲子,《梁州序》(应作《梁州新郎》,取《梁州序》前半和《贺新郎》后半,合成一曲)、《前腔》、《前腔·换头》、《前腔·换头》..
古代乐舞。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说在虞舜时有一种乐舞叫做“韶”,主要伴奏乐器是由若干管子编排成的一种吹奏乐器,叫做“箫”,所以合称《箫韶》。春秋、战国时,吴季札看到这种乐舞演出,赞赏道:“德..
此回“教坊司俳官跪呈上大红纸手本,下边簇拥一段笑乐院本”,第四十三回“戏子呈上戏文手本,乔五太太分付下来,教做《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可知“大红纸手本”就是戏文手本,供宾客点戏。
可是第三十二回“教坊呈上揭贴”,第..
此回演出《请王勃》笑乐院本,外扮节级,付末扮家院,净扮秀才(假王勃)。
可知这里外、付末、净,乃是院本(宋、金杂剧)脚色名称,与后世戏曲脚色外、副末、副净有着血缘关系,但并不是一个东西。《辍耕录》记载院本脚色,一曰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