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引自《词林摘艳》,题名《纳凉》,由《一封书》、《皂罗袍》、《胜葫芦》、《乐安神》、《尾声》五曲组成,第一支曲子首句为“人皆畏夏日”。
《一封书》,属南曲仙吕宫,因曲牌名《一封书》,故传奇作品中写信或读信时常用之。此曲写夏曰嘉景,榴花、荷花、乱蝉、池蛙、鸳鸯、帘燕,有声有色地组成一幅活生生的画图,于是劝人休要辜负良辰美景,正宜晚来浴罢,临风醉酒听弹唱。每支曲子由独唱开始,以合唱结尾,一再强调“凉亭上,伊共我,相斟相劝泛流霞”,并用以烘托气氛。
《金瓶梅》此曲写三伏天气十分炎热,西门庆和妻妾在家中聚景堂大卷棚内,避暑饮酒,所以才叫春梅等四个丫环唱此曲。
为您推荐
此回西门庆设宴招待刘、薛两内相,演出《请王勃》院本。
剧中节级(外)一再提到唐朝作《滕王阁序》的王勃,“身不满三尺”。他嘱家院(末)去请王勃,带着样板,便于测量身躯,以防假冒,“身只要三尺,差一指也休请去”。所以,冒充王..
此回演出的《请王勃》院本,剧末有“收场诗”,作为全剧结束。
诗云:“百宝妆腰带,珍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这四句诗,乃是宋、元杂剧、院本、散曲常用的套语。如《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写宋徽宗设宴招待宋江等人,教..
此回演《请王勃》笑乐院本,末扮节级念上场诗:“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首句应作“国正天心顺”)此诗最早见于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早期戏文亦间引用,如《张协状元》第三十四出末角上场诗,成化..
我国古代戏曲用语的“折”,大概有三种意思。
一是“场”的意思,元刊本《古今杂剧》常有“末一折了”,“旦一折了”,这里“折”,就是一场戏结束。二是“遍”的意思,如朱有炖《牡丹品》杂剧:“箫笛旦吹箫一折了,笛一折了”,这里..
此剧全名《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简名《升仙记》,今存富春堂本,见《古本戏曲丛刊》。
它从第二折文公夫妇忆湘子写起,直写到第三十六折湘子度文公合家升仙为止,其中主要情节,不外是度文公,一而再,再而三。第二十六折和第二..
此回写西门庆升官、生子、寿诞之日,薛太监继刘太监之后,点唱《普天乐》“想人生最苦是离别”。
《普天乐》,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不知此曲为谁所作,引自何书。
《雍熙乐府》亦选有“想人生最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