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知最早的佛曲,就是敦煌石室所藏的《八相成道经俗文》、《文殊问疾第一卷》等。
其后,宝卷亦称为佛曲。至清代,仍称宝卷为佛曲。《盛湖竹枝词》注云:“织佣蚕时休业,二人为偶,手持小木鱼,一宣佛号,一唱《王祥卧冰》、《珍珠塔》等,名念佛曲,妇女多乐听之。”《金瓶梅》此回和第三十九回都写了尼僧“唱佛曲儿”,即是宣讲宝卷。参见“宝卷”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古代戏曲用语,指表演规格、表演程式。 《雍熙乐府》:“关目儿耐心听,科范儿从头讲。”《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医上,双斗医科范了。”亦作“科泛”。《辍耕录》:“副净有散说,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泛。”又云:教坊色长,“..
亦名“悬丝傀儡”,古代傀儡戏的一种,参见“傀儡”条。 其所用木偶形体多在一尺以下,四肢和头部以及关节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木偶动作。唐梁煌《咏木老人》诗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作罢寂无..
此回写应伯爵要求书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下边搽画妆扮起来,象个旦儿的模样才好”。 我们知道,我国戏曲艺术口诀就有此语。李渔《曲话》:“然妆龙象龙,妆虎象虎,妆此一物,而使笑其不似,是求荣得辱,反不若设身处地,酷肖神情,使人..
说书是我国民间曲艺艺术,有着悠久历史。 唐、宋时期称之为“说话”,已很盛行。大约在元、明之际,才有说书之名。《太和正音谱》:“商谜、续麻、合笙、道字、说书、打令,诸般儿乐艺都曾领。”可是,说书只是个统名,包括多种说..
此曲引自《南宫词纪》,署名李日华,题名《题情》,曲牌为《玉芙蓉》,首句为“残红水上飘”。 《玉芙蓉》属南曲正宫,此曲为一曲四遍,写女子从春、夏、秋到冬,一年四季都在想念情人。《南宫词纪》虽是万历三十三年(1605)前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