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金瓶梅鉴赏)

亦名“悬丝傀儡”,古代傀儡戏的一种,参见“傀儡”条。

其所用木偶形体多在一尺以下,四肢和头部以及关节部分,皆缀以线,表演者在上方提线操纵木偶动作。唐梁煌《咏木老人》诗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作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唐林滋《木人赋》云:“来同僻地,举趾而脚底则无,动必以绳,结舌而语言无有”,“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抽,藏机关以中动,假丹粉而外周”。这都说明提线木偶的艺术特点。

可见,在唐代,这种木偶戏已很盛行。宋代提线木偶,着名艺人有卢金线、陈中喜等,其技艺弄得“如真无一,兼之走线者尤佳”(《梦粱录》)。

元、明时代,全国各地普遍流行。刘时中《红绣鞋》曲:“卧在被单学打令,坐着豆枕演提齁。”提线木偶亦名“提齁”、“提吼”。《金瓶梅》此回写应伯爵“醉的只象线儿提的”,这里的“线儿提”,即提线木偶,提起来,晃晃荡荡,放掉线,萎缩蜷曲,也就借以形容应伯爵的醉态。第九十二回重喜儿见西门大姐上吊,说:“他提偶戏耍子儿。”以提线木偶的提吊,形容人的“上吊”自杀。





为您推荐

装龙似龙(金瓶梅鉴赏)

此回写应伯爵要求书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下边搽画妆扮起来,象个旦儿的模样才好”。 我们知道,我国戏曲艺术口诀就有此语。李渔《曲话》:“然妆龙象龙,妆虎象虎,妆此一物,而使笑其不似,是求荣得辱,反不若设身处地,酷肖神情,使人..

一管箫(金瓶梅鉴赏)

此回写书童唱南曲,应伯爵夸奖道:“他这喉音,就是一管箫。”箫声轻柔,而南曲亦以宛转为主(魏良辅《曲律》)。看来,这个帮闲人物以“一管箫”赞扬书童唱南曲,颇为内行。 当然,南曲中亦有唱得相当遒劲者,北曲中亦有唱得相当宛转..

说书(金瓶梅鉴赏)

说书是我国民间曲艺艺术,有着悠久历史。 唐、宋时期称之为“说话”,已很盛行。大约在元、明之际,才有说书之名。《太和正音谱》:“商谜、续麻、合笙、道字、说书、打令,诸般儿乐艺都曾领。”可是,说书只是个统名,包括多种说..

残红水上飘(金瓶梅鉴赏)

可人心二八娇娃(金瓶梅鉴赏)

此曲引自《雍熙乐府》,题名《题春》,曲牌名《折桂令》,南曲小令,写娇娃之美,相思之苦,希望有人成就他们的姻缘。 此曲属南曲双调,亦名《蟾宫曲》、《天香引》、《秋风第一枝》、《步蟾宫》,因有蟾宫折桂典故(见《酉阳杂俎》)..

生、旦、小生、贴旦、小旦(金瓶梅鉴赏)

此回写海盐戏班演员,苟子孝装生,周顺装旦,袁琰装贴旦,胡慥装小生,还有西门庆家书童装小旦。 看来,这都是传奇脚色,因为海盐腔剧本属于明、清传奇体制,它以大行的生、旦(正生、正旦)为主(扮演主要人物),再分小行的小生、贴旦、..

香囊记(金瓶梅鉴赏)

此回写西门庆招待蔡状元、安进士,先由海盐戏班唱了《香囊记》一折,接着蔡状元叫戏子清唱《朝元歌》“花边柳边”,又叫书童清唱《锦堂月》“红入仙桃”。 《香囊记》,邵灿作,写南宋张九成、邵贞娘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