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磬(金瓶梅鉴赏)

打击乐器,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但古代磬,最早为石制,后来才有玉制、铜制。

商代石磬上作弧形,下边直线。西周、战国时期,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汉代以后,上下均作倨句形。此外,还有整体作鱼形、长条形和其他形制的。磬身或无饰纹,或饰虎纹、鱼纹、鸱鸮文、彩绘凤鸟花纹等。商代已有单一的特磬和三个一组的编磬,周代常有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磬。

《金瓶梅》此回赞玉皇庙赋有“玉磬鸣时”句,这里的“玉磬”即指寺院道观念经用的磬。姚合《寄无可上人》诗:“后夜磬声秋。”亦指此。



为您推荐

翡翠窗纱(金瓶梅鉴赏)

此曲引自《词林摘艳》,原为元代乔吉《两世姻缘》杂剧第三折,见《元曲选》,与《玉环记》传奇同写玉箫女故事。 此折为《越调·斗鹌鹑》套,共有十二支曲子。第一支曲子《斗鹌鹑》,字数定格是四、四、四、四、四、四、三、三..

吹打(金瓶梅鉴赏)

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 明、清时,吹打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吹打,以大唢呐吹奏,并加入大锣、大钹等打击乐器;一类是细吹打,以小唢呐吹奏,并加入汤锣、云锣、小钹等小型打击乐器。凡迎宾、送客之类的场合,多用之。 《金瓶梅》此..

戏房(金瓶梅鉴赏)

古代戏台,有的向两侧延伸,有的向后部延伸,作为放置戏箱、演员装扮的地方。 古称戏房,今名“后台”。《张协状元》戏文:“生在戏房里喝:‘甚么妇女直入厅前,门子当头,何不止约。’”可知,早在宋、元时代,已有戏房之名。《金瓶梅..

戏箱(金瓶梅鉴赏)

西厢记(金瓶梅鉴赏)

《金瓶梅》中提到的《西厢记》,有两种。 一种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北曲杂剧,通称《北西厢》。此回“王皇亲家乐扮的《西厢记》”,书中未说明是何种《西厢》,但从多回情节来考察,王皇亲家乐是个..

百戏(金瓶梅鉴赏)

百戏是我国古代乐舞、杂技、幻术表演的总称,所谓“百”,言其多也。 《汉文帝纂要》:“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山东沂南汉墓石壁百戏画像,雕刻着跳丸、跳剑、戴竿、走索、拟兽舞、马戏等..

舞鲍老(金瓶梅鉴赏)

鲍老,就是宋代队舞中引人发笑的滑稽脚色。 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杨大年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可知袖长是舞鲍老的特点之一。《水浒》第三十三回写元宵节景,“那跳鲍老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