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舞(金瓶梅鉴赏)

唐代就有天魔舞。

王建《宫词》:“十六天魔舞袖长。”元代已广为流行,张翥《悦庵集》、释来复《蒲庵集》、杨子器《元宫词》、杨维桢《复古诗集》对此都有记载,但元代官府却禁止民间流传。《元典章》:“今后不拣甚么人,十六天魔休唱者,杂剧里休做者,休吹弹者。”此舞由“美女十六人,为佛菩萨相”(《草木子》),也就是扮天魔女。“首垂发数辫,戴象牙、佛冠,身披缨络、大红销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各执加巴刺般之器”;“所奏乐,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拍”(《元史》)。其舞态,“飘飘初似雪回风,宛转还同雁遵渚”(瞿祐《天魔舞歌》)。曼声而歌,所谓“西天法曲曼声长”(张昱《辇下曲》)。此舞“本是河西参佛曲”(朱《元宫词》),故带有宗教色彩。

由于天魔舞是一种扮天魔女的舞蹈,所以元、明杂剧中的神话剧或神仙道化剧,如无名氏《锁魔镜》、朱有炖《小桃红》之类,就往往采用这种舞蹈,借以表现天上仙舞。

《金瓶梅》此回提到的天魔舞,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名舞。



为您推荐

观音舞(金瓶梅鉴赏)

古代舞蹈的一种。 《客座赘语》:“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略),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大四套者,中间错以撮垫圈、观音舞,或百丈旗,或跳队子。”《水浒》第八十二回:“舞的是醉回回、活观音、柳青娘、鲍老儿..

书寄应哥前(金瓶梅鉴赏)

《黄莺儿》,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南曲较常用,亦名《金衣公子》,属商调,字数定格是五、六、七、四、四、七、三、四、五,共九句,一般用作过曲。但明清散曲作家往往好以此曲填写小令。 《金瓶梅》此曲《黄莺儿》“书寄应哥前..

升仙会(金瓶梅鉴赏)

此回所演《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会》杂剧,应作《韩湘子引渡升仙会》,简名《升仙会》,题目正名“陈半街得悟到蓬莱,韩湘子引渡升仙会”,见《录鬼簿续编》。 关于作者,一说是陆进之,与《录鬼簿续编》作者贾仲明友好;一列入佚名作..

先儿(金瓶梅鉴赏)

杂剧(金瓶梅鉴赏)

杂剧之名,始于晚唐,见《李文饶文集》。 其后,有宋金杂剧、元杂剧、明清杂剧,都沿用杂剧这个名称。当然,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毕竟各有特点,不是一个东西。 《金瓶梅》此回写刘、薛两太监点演《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

夜去明来(金瓶梅鉴赏)

《斗鹌鹑》,曲牌名。 一属北曲中吕宫,用在套曲内,如《单刀会》第三折《中吕·粉蝶儿》套,第六支曲子为《斗鹌鹑》。一属北曲越调,列为第一支曲子,如《北西厢》第四本第二折《越调·斗鹌鹑》套。 这两者,字数定格不同。 前..

暑才消大火即渐西(金瓶梅鉴赏)

此曲引自《词林摘艳》,元杜善夫北曲商调散套,题名《庆七夕》,第一支曲子《集贤宾》,首句“暑才消大火即渐西”。 它写炎热渐消,一叶知秋,夜凉如水,点点飞萤,家家设席,欢庆七夕,金盆乞巧,同拜双星。《金瓶梅》此回写孟玉楼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