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舞(金瓶梅鉴赏)

唐代舞曲大曲中有《霓裳羽衣舞》,很着名。

它的来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西凉总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此曲即《霓裳羽衣曲》的另一名称。二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所谓“听风听水作霓裳”。三是叶法善引唐玄宗入月宫,玄宗听仙乐而作成。四是今人说此曲由唐玄宗对《婆罗门曲》加工而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珮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所乐悬行复止。磬箫筝角递相搀,击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素云慵不飞。

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施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此诗对霓裳舞的装饰、舞态、音乐和演出程式(散序、中序、曲破),描绘得有声有色,很美妙。《南唐书》:“盛唐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乱离之后,绝不复传。”所以,《金瓶梅》此回提到的霓裳舞,只是作为名舞的代名词而已。





为您推荐

书寄应哥前(金瓶梅鉴赏)

《黄莺儿》,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南曲较常用,亦名《金衣公子》,属商调,字数定格是五、六、七、四、四、七、三、四、五,共九句,一般用作过曲。但明清散曲作家往往好以此曲填写小令。 《金瓶梅》此曲《黄莺儿》“书寄应哥前..

升仙会(金瓶梅鉴赏)

此回所演《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会》杂剧,应作《韩湘子引渡升仙会》,简名《升仙会》,题目正名“陈半街得悟到蓬莱,韩湘子引渡升仙会”,见《录鬼簿续编》。 关于作者,一说是陆进之,与《录鬼簿续编》作者贾仲明友好;一列入佚名作..

先儿(金瓶梅鉴赏)

“先儿”即先生之称。 《陶渊明东篱赏菊》第二折:“老先儿,我也不曾读书,(略),人所皆知,老先儿知也不知哩?”《通俗编》:“前明太监称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云生。”为什么?这就在于,在我国古代,“先生”两字,可连称,也可单称。《..

杂剧(金瓶梅鉴赏)

夜去明来(金瓶梅鉴赏)

《斗鹌鹑》,曲牌名。 一属北曲中吕宫,用在套曲内,如《单刀会》第三折《中吕·粉蝶儿》套,第六支曲子为《斗鹌鹑》。一属北曲越调,列为第一支曲子,如《北西厢》第四本第二折《越调·斗鹌鹑》套。 这两者,字数定格不同。 前..

暑才消大火即渐西(金瓶梅鉴赏)

此曲引自《词林摘艳》,元杜善夫北曲商调散套,题名《庆七夕》,第一支曲子《集贤宾》,首句“暑才消大火即渐西”。 它写炎热渐消,一叶知秋,夜凉如水,点点飞萤,家家设席,欢庆七夕,金盆乞巧,同拜双星。《金瓶梅》此回写孟玉楼等人在..

兜的上心来(金瓶梅鉴赏)

此曲为陈大声《闺怨》散套,属南曲中吕宫,由《好事近》、《锦缠道》、《普天乐》、《古轮台》、《尾声》组成,见《群音类选》。 《九宫正始》注云:此曲《好事近》应作《泣颜回》。按《泣颜回》也叫《好事近》,字数定格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