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剧全名《刘智远红袍记》,乃是个“冷戏”,不见于诸家曲目书,仅《笠泽随笔》所录《百二十家戏曲全锦目》(刊行于明成化年间)载有《风雪红袍刘智远》。
据我所知,现存的《白兔记》本子有两个系统。一是富春堂本《白兔记》,没有“红袍”情节。一是《六十种曲》本《白兔记》第十七出《巡更》和第十八出《拷打》,写小卒刘健儿(智远)在风雪之夜巡更,避于楼下,岳秀英误将其父红锦战袍抛给他遮寒,终于成为夫妇,又受到岳节使的重用。显然“红袍”成为刘智远命运转变的关键。
所以这个系统本子名为《刘智远红袍记》,或《风雪红袍刘智远》,亦名《白兔记》,写刘智远发迹故事。虽然《六十种曲》本《白兔记》是崇祯刊本,但它与成化本《白兔记》基本类似,属于同一系统;《九宫正始》所收“元传奇”《刘智远》佚曲五十七支,竟有五十五支曲文,同见于《六十种曲》本《白兔记》。
可见,此本“娘家”很古老。川剧、滇剧都有“五袍”,其中《红袍记》,即写刘智远故事。
《金瓶梅》此回写刘、薛两内相点演《红袍记》,大概因为“荆”(《荆钗记》)、“刘”(《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是宋、元四大戏文,明代亦盛行,人人皆知,妇孺都晓,所以《金瓶梅》第八十回亦写到演《杀狗记》。
为您推荐
我国古代厅堂演出的一种风习。
此回写西门庆家厅堂演出,“厅内,左边吊帘子看戏的”,“右边吊帘子看戏的”,都是女眷。崇祯本此回并附有吊帘看戏的插图。这就在于,按照封建礼教的约束,妇女不能抛头露面,所以厅堂演出时,她们只..
唱道情用的竹鼓和简板。
亦作“鱼鼓”,谢应芳《如梦令》词:“鱼鼓洞仙歌,童子唱来还和。”亦作“愚鼓”,《岳阳楼》第三折:“但行处愚鼓相随。”据《七修类稿》说:“渔鼓起于宋,名通同部。”通同,状声。
《宣和杂录》:“靖康..
此回写薛内相、刘内相在西门庆家宴会上叫唱道情的上来,分付唱个《李太白好贪杯》,但所唱何曲,书中没有引录。
其实明代确有此曲,见《群音类选》。此乃劝世之曲,曲牌名《四块玉》,共有四支曲子,分写酒、色、财、气,李白好贪杯..
十二世纪初至十四世纪末在我国南方流行的一种戏曲艺术,亦称“戏文”、“南曲戏文”。
因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传奇”,还因其表演细腻、唱腔幽雅动听而被当时人称作“鹘伶声嗽”..
《孤本元明杂剧》辑收的元明间无名氏撰《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原为脉望馆钞校内府本,题目作“贺新正喜赏三阳宴”,简名《闹钟馗》。
写唐末秀才钟馗不第冤死后被封为总管天下妖魔鬼怪的判官,一日来到五道将军庙,青、黄、赤..
此剧不见着录,唯有从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傩》一文中尚能略知剧情,作者当时所见到的“跳霄”(即傩舞、傩戏演出)中有一剧,演群鬼狰狞跳梁,各据一隅,以逞其凶悍。
而扮演张天师者出场即登坛作法,步罡书,念咒语,想以此来慑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