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金瓶梅鉴赏)

弹拨乐器,又名“坎侯”、“空侯”。

《史记·封禅书》谓汉武帝祷祠太一、后土,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杜佑《通典》谓此乐器,“其声坎坎应节”,故名“坎侯”。

此乐器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通典》云:“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这是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所谓“箜篌瑟”,横弹,最初出者。《通典》又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汉时亦称为“胡箜篌”。至于凤首箜篌,唐代自印度和缅甸传入,其形制与竖箜篌相同,因饰以凤首而得名。《金瓶梅》此回写众官员招待黄太尉赴宴,四员伶官用筝、、琵琶、箜篌、清弹小唱。此四种都是弹拨乐器。

虽然此书中写清唱用四种乐器,也有数次,如第二十一回西门庆家乐四个丫环唱曲,第四十四回四个妓女唱《十段锦儿》,第六十八回四个妓女唱《西厢记》,但此回由四员伶官清弹小唱,排场隆重。显然,官宴不同于便宴。

至于第七十回群僚庭参朱太尉,“一班儿五个俳优,朝上筝、、琵琶、方响、箜篌、红牙象板(按五个俳优,六种乐器,如何弄法),唱了一套《正宫端正好》”。此处排场更大,一次用乐器之多,在书中仅此一见。





为您推荐

箜篌(金瓶梅鉴赏)

弹拨乐器,又名“坎侯”、“空侯”。 《史记·封禅书》谓汉武帝祷祠太一、后土,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杜佑《通典》谓此乐器,“其声坎坎应节”,故名“坎侯”。 此乐器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通典..

方响(金瓶梅鉴赏)

打击乐器。 南北朝时梁朝始有之。《通典》:“梁有铜磬,则今方响也,以铁为之,以代磬。”陈旸《乐书》:“方响,以铁为之,修八寸,广二寸,圆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设业,倚于架上以代钟磬,人间所用者才三、四寸。 ”通常由十六枚大小相..

云璈(金瓶梅鉴赏)

打击乐器。 即云锣,又名“九云锣”、“九音锣”,九者,言其数之多也。《元史·礼法志》:“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之,右手以木槌击之。”此乐器是由若干大小相同,厚薄、音高不同的铜制小锣,按声音高低列..

还带记(金瓶梅鉴赏)

官居八辅臣(金瓶梅鉴赏)

引自《词林摘艳》,作者朱有炖,题名《上文臣》,亦作《荣贵》,北曲南吕散套,第一支曲子《一枝花》,亦名《占春魁》,字数定格是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共九句。 它歌颂高官厚禄的文臣,忠贞、贤烈、正直,报主化民,治国..

洛阳花(金瓶梅鉴赏)

引自《词林摘艳》,系元代张鸣善小令,题名《咏世》,曲牌名《普天乐》,首句为“洛阳花”。 南北曲中吕小令,均有此曲牌。《金瓶梅》此回《普天乐》,字数定格是三、三、四、四、八、八、四、四、七、七、七、七,两句一组,组成六..

柳底风微(金瓶梅鉴赏)

引自《词林摘艳》,作者刘百亭,北曲散套,题名《闺情》。 它与女子面对四时之景,思想情人,无限伤感,“科场去几时,薄情间千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还相会,世人无恩义,在他乡结新婚,时光有限,“白发故人稀”。全套有十一支曲子,第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