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行院”、“院”、“完”、“行完”。
金、元时期,倡优居住的地方,称之为“行院”。《娇红记》:“只俺娘女两个,在花门柳户里,单靠着吹弹歌舞,迎新送旧,若说着俺行院家的门风,打紧的是虔婆利害。”后引伸为伶人,《错立身》:“你与我去叫大行院来,做些院本解闷。”亦引伸为妓女,《玉块记》:“别人请,我专吃一味好寡醋便罢。
”亦引伸为乞丐,《东郭记》:“那些口里士夫团,出外原来丑行完!”因为,那时优伶、妓女、乞丐,都被上等人视为贱者,所谓“王八戏子吹鼓手”。《金瓶梅》此回:“四外窠子,妓女都在那里安下”,这里的“”,即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为您推荐
靠赶来赶去卖艺度日者的总称。
《武林旧事》:“吹弹、舞拍、杂剧、杂扮、泥丸、鼓板、鼓壶、花弹,不可指数,总谓之赶趁人。”但亦有专指在茶楼酒馆赶座卖唱者,《复落娼》:“担着个女娘名器,迎新送旧觅衣食,止不过茶房赶趁,酒..
此曲由《粉蝶儿》、《耍孩儿》组成,而《耍孩儿》,安排了“一煞”到“十煞”,共十支。
《粉蝶儿》,另有专条。《耍孩儿》,南北曲均有,民间小曲也有,但字数定格与南北曲不同。《煞》亦曲牌名,“煞止”的意思,所以都用在套曲的结..
此曲引自《雍熙乐府》,无名氏小令,题名《思情》,曲牌名《普天乐》,亦名《黄梅雨》,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为三、三、四、四、五、五、七、七、四、四、四,共十一句。
《金瓶梅》此回《普天乐》,第八句脱“斜”字。此曲特点,有..
古代博戏之一,传自天竺(印度),流行于曹魏,盛于隋、唐。
此戏有特制的盘,刻画两门二十四路。又有马子,俗称“锤”,形状像捣衣裳的杵,黑白各十五个(一说十六个),两人对打。开始时,将马子照一定的格式放在盘上,然后轮流掷骰子,按骰..
打击乐器。
有人说,即是小锣。《云麓漫钞》:“今人呼洗为沙锣,又曰厮锣。”它是古代艺人串茶坊洒馆卖唱所用的乐器,并用以收钱。《警世通言》:“方才吃得两盏,只见一个人头顶着厮锣,入来阁儿前,道个万福。”《太平乐府》卷九..
今山东鱼台县。
唐宝应元年在秦方与县地置鱼台县,因县北有鲁侯观鱼台而名。运河通贯县境。《读史方舆纪要》:“(运河)在(鱼台)县东二十里,谓之旧运河,即泗水也,自济宁州流入县东北四十里之南阳闸,又南历谷亭、八里湾、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