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马价银(金瓶梅鉴赏)

孟玉楼准备嫁给西门庆,其舅张四说西门庆“里虚外实,少人家债务”,她以“朝廷爷一时没有钱使,还问太仆寺支马价银子来使”为理由加以反驳,并以西门庆是“买卖人家,谁肯把钱放在家里”为其辩护,意在说明西门庆将钱财投入商业营运,欠人家债银也是合乎商业惯例的。

按:朝廷向太仆寺(掌管舆马及马政的官署)借银用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事。据《明史·兵志》,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因南方不产马,改征银,设太仆寺常盈库贮备用马价;穆宗隆庆二年(1568)又议卖种马一半,马价银日增;神宗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力主尽卖种马,太仆寺马价银更增至四百余万两。据《明史·食货志》记,自隆庆开始直至万历年间,皇帝屡向太仆寺借支马价银。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有具体记述:“太仆寺马价隆庆年间积一千余万,万历年间节次兵饷借去九百五十三万,又大礼、大婚光禄寺借去三十八万两,零星宴赏之借不与焉。至四十二年老库仅存八万两。每年岁入九十八万余两,随收随放支,各边年例之用尚不足,且有边功不时之赏,其空虚乃尔,真可寒心。”有研究者根据孟玉楼的这句话及其他材料考证出《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应在万历十年(1582)以后。



为您推荐

凿银子(金瓶梅鉴赏)

明、清时以银为通货,由国家(户部)或民间的银楼浇铸成各种银锭,大至一百两、五十两的大元宝,中等的十两、五两一个的锭子,小的一两一个的锞子,使用时按需要用工具凿下一块,用戥子或天平称重量支付,不足尾数按当天白银与制钱的..

十八两秤(金瓶梅鉴赏)

旧制以十六两为一斤。 十八两秤系私造的一种大秤,一斤的实际重量为十八两即一斤二两。刁猾之徒购进货物时使用它,可以多得八分之一的货物。据道光《石门县志》卷二十三引万历时记载,当时商人普遍使用大秤进、小秤出的办..

皇庄(金瓶梅鉴赏)

明代皇室所有的庄田。 皇庄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在顺天府丰润县内设立的仁寿宫庄,以后是明宣宗宣德年间的清宁、未央宫庄,见《明会典》卷十七。但其时尚无皇庄之名,庄田数量亦不多。 自景泰、天顺开始明..

王苗二税(金瓶梅鉴赏)

粘梅花处(金瓶梅鉴赏)

出卖通草、蜡或绢贴梅花的店摊。 前文第十五回有“粘梅花的齐插枯枝”之句,显示这里所卖的梅花是粘贴在枯枝上做成的。清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十一:“像生花,山塘亦一聚处,其店不下十余家。拈花作叶,各有专工。散在虎丘附..

香蜡银子(金瓶梅鉴赏)

明世宗迷信道教,营建宫观斋坛,进行各种道教活动,需用大量香料与黄白蜡,令吏民派购。 《明史·食货六》:“(世宗)中年以后,营建、斋醮,采木、采香,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暇,用黄白腊(蜡)至三十余万斤。又有召买,有折色,视正数三倍..

开引种盐(金瓶梅鉴赏)

当时的一种晒盐法,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凡池盐宇内有二:一出宁夏,供食边镇,一出山西解池,供晋、豫诸郡县。解池界安邑、猗氏、临晋之间,其池外有城堞,周遭禁御,池水深聚处其色绿沉,土人种盐者,池旁耕地为畦陇,引清水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