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于内河(主要是京杭大运河)水路要冲的税关,以往来船舶为收税对象。
初设时专收钞即纸币,故称“钞关”,后改收银,但钞关之名不变。《明史·食货五》:“宣德四年(1429),以钞法不通,由商居货不税,由是于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增旧凡五倍。两京蔬果园不论官私种而鬻者,塌房、库房、店舍居商货者,骡驴车受雇装载者,悉令纳钞。委御史、户部、锦衣卫、兵马司官各一于城门察收。舟船受雇装载者,计所载料多寡、路近远纳钞。钞关之设自此始。其倚势隐匿不报者,物尽没官,仍罪之。于是有漷县、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临清、北新诸钞关,量舟大小修广而差其额,谓之船料,不税其货。
惟临清、北新则兼收货税,各差御史及户部主事监收。自南京至通州,经淮安、济宁、徐州、临清,每船百料,纳钞百贯。
……及钞法通,减北京蔬地课钞之半,船料百贯者减至六十贯。”按,“船料”即根据商船的头长尺寸和梁头座数计算应纳的税,头长一丈一尺梁头十六座算为一百料,收钞一百贯,后改为六十贯,景泰元年(1450)减至十五贯。此处写苗青在临清钞关上税,符合明代中后期的实际情况。
为您推荐
此处影射明代盐法的“开中法”。
“中”是官民之间发生关系的意思,“开”是由官方公布条例办法的意思。明代的“开中法”渊源于宋代的“折中法”及宋、元时代实行的“盐引法”。
其目的为了增强边境军事实力,充实军饷..
征收茶税之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始收茶,漆、竹、木之税,不久废除。贞元九年(793)复征茶税,每年得茶税金四十万贯,后历代相沿,茶税成为封建王朝的重要财源。明代的茶法,据《明史·食货四》:“初,太祖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纳..
又作“古老钱”。
汉、晋时人常用钱陪葬,宋代称发掘出土的汉代五铢钱为“古老钱”,见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五铢钱身轻而中孔大,故下文谓“身子小眼儿大”。
..
刷印并出售佛经的店铺,又称“经铺”,见同回。
按,明代印刷工业发达,技术进步,版刻及铜活字排印均已流行。明唐锦《龙江梦余录》卷三云:“近时大家多镌活字铜印,颇便于用。”陆深《金台记闻》卷下亦谓:“近时毗陵人用铜铅为活..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始设义仓,在收获时向民户征粮积储,以备荒年放赈。
因设在里社,由当地人管理,亦名“社仓”。后又定积储办法,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唐元和中改称“常平义仓”。..
田赋名称。
从唐代起,历朝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分别称夏税和秋税。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明代规定夏税不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税无过次年二月,以米为主,有时也可用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