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印并出售佛经的店铺,又称“经铺”,见同回。
按,明代印刷工业发达,技术进步,版刻及铜活字排印均已流行。明唐锦《龙江梦余录》卷三云:“近时大家多镌活字铜印,颇便于用。”陆深《金台记闻》卷下亦谓:“近时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是晚明江南地区铜活字排印已颇为书商采用,而板刻费用亦较前为低,据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前明书皆可私刻,刻工极廉。闻前辈何东海云:‘刻一部古注十三经,费仅百余金。’故刻稿者纷纷矣。……按明时刻字工价有可考者,陆志、丁志有明嘉靖甲寅(1554)闽沙谢鸾识、岭南张泰刻《豫章罗先生文集》,目录后有‘刻板捌拾叁片,上下二帙,壹佰陆拾壹叶,绣梓工资弍拾肆两’木记,以一版两叶平均计算,每叶合工资壹钱五分有奇,其价廉甚。至崇祯末年,江南刻工尚如此。
徐康《前尘梦影录》云:‘毛氏(按,指汲古阁毛晋)廉招刻工,以十三经、十七史为主,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三分银刻一百字。’则每百字仅二十文矣。”第五十八回写“印造绫壳《陀罗》五百部,每部五分,绢壳经一千部,每部三分,算共该五十五两银子”,其价格比毛晋汲古阁的版印价还便宜得多,所反映的当是万历前期的版印价格。
为您推荐
即染坊。
明代印染业已很发达,分工甚细,褚华《木棉谱》记:“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漂坊,染黄糙为白;杂色坊,染黄绿黑紫,古铜、水墨、血牙、驼绒、虾青、佛面金等。其以灰粉渗胶矾涂作花样,随意染..
王安石新法之一。
熙宁二年(1069)开始推行,其法为: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至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借以补助耕作,称“青苗钱”。借户贫富配搭,十人为保,互相检察。
贷款数额依民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
此处影射明太祖屯田之制。
《明史·食货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又令诸将屯兵龙江诸处,惟康茂才绩最,乃下令褒之,因以申饬将士。
……又因海运饷辽有溺死者,遂益讲屯政,天下..
此名与“鱼肠”等古代名剑并称,当亦同类之物。
然记载中的古剑并无此名,以音度之,与“湛卢”相近,古人常以湛卢、鱼肠相侔,据此,“躅”当即“湛卢”。湛卢,古代名剑。
据《越绝书》,此剑亦系欧冶子所铸;《吴越春秋》云,吴王曾..
酒壶。
以金属或瓷制作,始于晚唐,盛行于宋、元。唐李匡乂《资暇集》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而盖、嘴、柄皆具。
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宋代..
又称“兜笼”、“兜担”、“担子”。
是一种只有座位没有轿厢的轿子。宋孔平仲《杂说》:“先是,妇人犹乘车舆,唐乾元以来,乃用兜笼,若今之担子矣。唐志:咸亨中敕云多着帷帽,遂弃幂,曾不乘车,别坐担子。”李思纯《学海片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