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牙儿,见“挑牙”条。
所谓“三事”,是当时人们常带在身边的一种小件饰物。它多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包括有挑牙、挖耳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器件。《天水冰山录》中有“牙筒剔牙杖一副”,可能即此处所谓的“三事”。从本书提及的几处文义来看,当时佩戴三事的方式有:或拴于汗巾上,如第二十八回中陈经济向潘金莲要“一件物事儿”,潘金莲“于是向袖中取出一方细撮穗白绫挑线莺莺烧夜香汗巾儿,上面连银三字儿都掠与他”;或穿挂于衣领上,如第十九回西门庆与潘金莲作爱,“妇人一面摘下领子的金三事儿来,用口咬着,摊开罗衫”,第七十八回亦云吴月娘“胸前挂着金三事领儿”。
为您推荐
这是一种没有轿帷的轿子,多用于暑天。
这种轿子虽说没有轿帷,但也并非一无遮蔽,本回此处云,西门庆上了凉轿,“放下斑竹帘来”,可见,它是以竹帘来代替布帷的。杨诚斋诗:“暖轿行春底见春,遮拦春色不教亲,急呼青繖小凉轿,又被春光..
古代丧礼中悬挂的书写死者身份、姓名的旗旛,多以绛色帛制。
《周礼·春官》:司常,“大丧供铭旌”。《礼记·檀弓》:“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也,故以其旗识之。”朱熹《家礼·丧礼》云:“以绛帛为铭旌,广终幅,三品以上九尺,五..
据《天工开物·砖》记载:“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又细料方砖,以甃正殿者,则由苏州造解。”可见当时苏州确有官窑砖厂,造的是砌皇宫正殿的“细料方砖”。“邓浆砖”应作“澄浆砖”。《广志绎》卷四..
亦作“桌帏”。这是旧时系带于桌腿、张挂于桌子正前方的布帏,用以遮蔽桌子下部空间。
..
这是一种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斧名。
《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中亦有“金蘸斧”。意者,“金蘸”当指以黄金饰斧,《说原》:“钺,大柄斧也。黄钺,以金饰之。”宣花,谓斧体上遍镌花纹,《辍耕录》:“劈正斧,以水苍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广半..
根据小说叙述,此种板材大概是一种楠木。
《五杂组》卷十:“楩楠豫章,自古称之。而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杆,半埋沙土,故截之以为棺,谓之沙板。佳者,解之中有文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暑月作合,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