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啄针(金瓶梅鉴赏)

本书第六十一回云,王六儿“头上银丝髻、翠蓝绉纱羊皮金滚边的箍儿,周围插碎金草虫啄针儿”,对照第六十八回中谓吴银儿“头上戴着白绉纱髻……周围撇一溜小簪儿”,可知啄针当即与“小簪儿”差不多。按书法中称左上短撇为啄,啄针之义,或即取于此。



为您推荐

关顶的金簪儿(金瓶梅鉴赏)

所谓“关顶的”,指这一对金簪是用来插固发髻的,清代《都门新竹枝词》云:“发梳两把髩蓬松,绝细腰身趁玉容。 针为关头争仿效,云鬟三式挂前胸。”词中所谓的“关头”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关顶”。其插带形象在传世绘画中多可..

冠儿(金瓶梅鉴赏)

在本书大多数场合,它是髻的同义词,他如《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中所谓“一手把冠儿捏做粉碎,揪住云髻”,其“冠儿”亦指髻。见“髻”条。 ..

藕丝对衿衫(金瓶梅鉴赏)

见“白夏布衫儿”条。 衿,通“襟”。对襟衫,是明代妇女所穿衫中较为普遍的式样。按,明代初年,出于削除元人生活习俗的目的,曾一度禁止一般人服用对襟式衣服。 《日知录·对襟衣》引《太祖实录》云:“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禁官..

番纹底板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儿(金瓶梅鉴赏)

帽顶(金瓶梅鉴赏)

指帽子顶上所用的饰物。 按,帽顶上用珠、玉、宝石等始自元代。《万历野获编》载:“元时除朝会后,王公贵人俱戴大帽,视其顶之花样为等威。”明代沿用,其质料有玉、金、银、珠宝、香木等。 《明史·舆服志》云:洪武六年令,“..

玉带(金瓶梅鉴赏)

饰玉的革制腰带。 古代的腰带,大致可分四大类型:一为以巾、帕系束,一为以丝线编织的“绦”,一为专门织成的狭幅丝帛,一为革制的腰带。最后一种,大约在战国以后受胡人服饰影响而流行,“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银、铜之饰..

提系条脱(金瓶梅鉴赏)

条脱,是手镯、腕钏之类的环形臂饰。 《真诰》云:“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提系条脱”之义不详。南京发掘的明徐达五世孙徐俌夫妇墓中曾出土一副金条脱,以扁金盘成七圈,直径7.2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