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金瓶梅鉴赏)

饰玉的革制腰带。

古代的腰带,大致可分四大类型:一为以巾、帕系束,一为以丝线编织的“绦”,一为专门织成的狭幅丝帛,一为革制的腰带。最后一种,大约在战国以后受胡人服饰影响而流行,“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银、铜之饰”(《宋史·舆服志》),至唐,正式定为官员服制,按官品高低各有等差(《唐书·车服志》“腰带,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

宋、明皆承袭这一做法。

据《明会要》,明代官员所用的革带为:一品玉带,二品犀带,三品金鈒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鈒花带,六、七品素银带,八、九品乌角带,俱用红鞓。中期以后,带饰颇多别立花色。至嘉靖间,则三品有系金镶雕花、银母、象牙、明角、沉檀带,四品用金镶玳瑁、鹤顶、银母、明角、伽檀沉速带,五品用雕花象牙等,六、七品用素带。万历时始定,一般官员只用金银花素二色。此外,由皇帝赐用的带,戴用不受制度限制。

明带之形制,《阅世编》载:“腰带以革为质,外裹青绫(今按:此即所谓“鞓”),上缀犀玉、花青(今按:“青”当作“素”)、金银不等(今按:饰带之物,即所谓“銙”)。正面方片一,两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又各列三圆片,此带之前面也。向后各有插尾,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以足之。带宽而圆,束不着腰,圆领两胁各有细纽贯带于中而悬之,取其严重整饬而已。

”所谓“足之”,是足十三銙之数。据载,唐皇曾以十三铐(六圆七方)革带赐臣下,因而后世多袭其制。从出土实物看,明带饰片共二十块,除去十三枚銙外,还有七枚分别是“正面方片一,两旁有小辅二条”,两侧“插尾”各二。

饰玉之革带,历代均视为尊贵之饰,明代亦如此。当时规定,此带惟帝后及太子、亲王、郡王等用之,即使身为内阁大臣,若未晋位至公、孤者亦不敢用玉带,皇帝赐给玉带,亦属非常的荣典。





为您推荐

绦环(金瓶梅鉴赏)

这是在扁绦带上用以衔接带子的附件(《水浒全传》五十一回云“碧玉环丝绦束定”)。 这种附件在元人衣饰中已出现,《天水冰山录》中载有绦环二百零八件,可见明人仍广泛使用。带用绦环以助结束,显然是为了方便,估计它与古代..

沉香色潞紬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金瓶梅鉴赏)

见“红绸对衿袄”条。 沉香色,即深棕色,因色如沉香木,故名。潞紬,见“红绿潞绸”条。所谓“雁衔芦花样”,指的是衣料上提织的花纹。 雁衔芦花,实际是野鸭衔芦花,这是一种传统的吉祥图案(白居易《闻白行简服绯》诗“彩动绫..

溜金蜂赶菊钮扣儿(金瓶梅鉴赏)

参见“纽扣”条。 溜金,即鎏金,也就是说这里提及的钮扣并非纯金质,仅是在表面上镀了一层金。蜂赶菊,指钮扣上雕镂的花纹,这种蜜蜂采花图案是当时钮扣上常用的纹饰。江西南城发掘的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墓中出土有玉扣九副,其..

一尺宽海马潮云羊皮金沿边挑线裙子(金瓶梅鉴赏)

妆花膝裤(金瓶梅鉴赏)

妆花,指制膝裤的质料,参见“妆花织金段子”条。 膝裤,是一种套裤。概而言之,它的形制如圆筒,有表有里,套扎于腿上,《清稗类钞》云:“在胫足之间,覆于鞋面。”上古时代亦称袜为膝裤,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辨两者之区别,云:“袜一名..

白纻布髻(金瓶梅鉴赏)

见“髻”条。 苎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织成的粗布,在此是指制作髻的质料。按,白色的髻一般在戴孝时用,见“孝髻”条。 ..

八宝闪色手帕(金瓶梅鉴赏)

见“锦帕”条。 闪色,在此指制作手帕的质料,见“熌红官段”条。八宝,是手帕上织绣的纹样。传统吉祥纹饰中的八宝,有多种类型,有佛家之八宝(海螺、法轮、宝伞、天盖、莲花、宝瓶、鲤鱼、盘长,其中海螺喻“妙音吉祥”,故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