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明代较为流行。《金瓶梅》多次提及妇女家居时头挽此髻,如第十五回中李桂姐,“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第五十九回,郑爱月儿“头上挽着一窝丝杭州缵”。《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下卷有“一窝丝方”条云:“糖卤下锅,熬成老丝,倾在石板上。
用切刀二把,转遭掠起,待冷,将稠,用手揉拔扯长,双摺一处,越拔越白。
若冷硬,于火上烘之,拔至数十次,转成双圈。上案却用炒面放上,二人对扯,顺将炒面随手倾上,扯拔数十次,成细丝,用刀切断分开,绾成小窝。
其拔糖上案时,转折成圈,扯开又转折成圈,如此数十遭,即成细丝。”发式中之“一窝丝”,殆与之形近。而“攒”,则可能因其发在脑后作一簇聚而得名。
至于必冠以“杭州”,大概因此发式源于或盛行于杭州地区的缘故。明时北方地区雅尚南风,本书中女子多挽这一发式,可能与此风尚有关。